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国际热钱大量流入中国”是个伪论

    作者:王国刚 余维彬 出版时间:2011年03月
    摘要:

    2008年3月底,在国家外汇储备数额为16821。77亿美元的背景下,有研究根据所谓的全口径计算认为,仅2003年以后流入中国的国际热钱数额就达到了17542亿美元,是当期国家外储的104%,这种显然不符合中国实际状况的说法引起了轩然大波。本文认为,“国际热钱大量流入中国”说法存在四个方面问题:“国际热钱”概念扩展引致逻辑混乱,“国际热钱”流入的路径不清引致胡乱猜疑,国际收支项目不清引致估算严重失真,缺乏实践常识引致收益估算失实。

    2005年以来,随着中国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深化和外汇储备的快速增加,有关“国际热钱大量流入中国”的议论也逐步趋热。2008年3月底,在国家外汇储备数额为16821.77亿美元的背景下,有人根据所谓的全口径计算认为,仅2003年以后流入中国的国际热钱数额就达到了17542亿美元,是当期国家外储的104%[1](照此计算,不仅国家外储均由国际热钱构成,而且还有未计入国家外储范畴的国际热钱),这种显然不符合中国实际状况的说法引起了各方哗然。如果这种探讨仅停留在学术层面,尚可轻描淡写。但它通过媒体炒作严重影响了经济实践,一方面有些人据此解释2006年(尤其是2007年)以后的物价上行、股市波动和房价上涨,甚至认为在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流动性过剩以及信贷资金增长、投资增长和经济过热等也主要由此引致,这影响到了对经济情势的判断和相关政策的选择;另一方面,中国有关监管部门(如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国家外管局、海关总署乃至商业银行体系等)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能力因此受到各方的普遍质疑,处于被动境地,以至于不得不在2008年7月作出正本清源的表态。[2]但此论题的议论非没有就此了结。2009年,随着中国继续发生“外汇储备增加额>(贸易顺差+FDI)”以及房价、股价的上行等现象,“国际热钱大量流入中国”的说法打着“专家”牌号再次泛起[3]并充斥媒体,因此,有必要予以专文分析。

    一 “国际热钱”概念扩展引致逻辑混乱

    国际热钱(Hot Money)又译为国际游资,《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的定义是:“投机者为追求高利率及最大获利机会而由一金融中心转移到另一金融中心的频繁流动的资金。”[4]《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定义是:“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资金持有者或者出于对货币预期贬值(或升值)的投机心理,或者受国际利率差收益明显高于外汇风险的刺激,在国际掀起大规模的短期资本流动,这类移动的短期资本通常被称为国际游资。”[5]从这些定义中可以看到,国际热钱具有三个相互关联的主要特征:第一,国际热钱是一种投机性资金,或者在投机心理支配下用于投资操作的资金;第二,国际热钱是在国际(或者至少两个金融中心之间)频繁流动的资金,因此,它是短期的资本流动,即期限在1年以内的国际资本流动;第三,国际热钱追逐的或者是国际的利率差、或者是汇价差,因此,以金融投资为基本方式。

    与此相比,强调“国际热钱大量流入中国”的人随意修改定义,“将国际热钱定义为通过在一国金融市场上投机获利的国际资本,其投机期限可能超过一年以上,获利方式包括套汇、套利和资产价格溢价。”[6]由此,将国际热钱的特征作了两方面的实质性改动:其一,国际热钱不再是在两个以上国家(或金融中心)之间频繁流动的资金,而是“在一国金融市场上”操作的资金;其二,国际热钱不再是短期资本,“其投机期限可能超过一年以上”,因此,它可以是“冷钱”甚至是“冻钱”。这种定义改动的实质之处在于,它完全改变了“国际热钱”的时空关系,即把时间从1年内改变为既包括短期资金也包括中长期资金,把空间改变为既包括国际也包括一国内。在此变更了的定义下,论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图调整“国际热钱”的内涵,给人们以种种误导。

    首先,“国际热钱”中的“国际”一词强调的是,这种资金在国际流动。由于各国(或地区)的制度条件不尽相同,因此,这种热钱在国际流动的可能性也不一样。在“资本与金融账户”基本开放且货币实现了完全可兑换的国家(或地区)间,国际资本流动没有太多限制,可以比较自由地流入和流出,由此,国际热钱(作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一种形式)也可以比较自由地流动。但在中国,“资本与金融账户”中金融交易等科目并未充分对外开放,同时,人民币也尚未实现完全可兑换,因此,对国际资本在中国的流入和流出有着较多制度性限制。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凡是不符合中国外汇管理规定的境外资金是不允许流入中国境内的(同时,也是不允许流出的)。在此背景下,“国际热钱”在中国有了一个重要的制度色彩,即它的流入或流出属于不合法范畴。这是为什么有关“国际热钱大量流入中国”的说法在中国会引起各方高度关注的一个主要原因(相比之下,如果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推出这种说法,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