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工人阶级收入差距过大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作者:刘海军 白冰 出版时间:2013年11月
    摘要: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中国工人阶级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最大群体,这个群体的发展变化必将与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有着更加紧密的联系。本文分析了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内部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012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到2011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不包括港澳台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4735万,其中城镇人口69079万,乡村人口65656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1.27%,中国城乡居民人口比例首次发生了质的飞跃。这一组数据向我们所透露的社会学信息意味着:即使从户籍角度来看,当代中国工人阶级也已然成为中国社会结构中最大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变化和命运必将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更加紧密的联系。

    一 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内部收入分配结构的深刻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结构经历了从打破绝对平均到收入差距过大的迅速变迁过程。近年来,我国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是在市场和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收入差距的大小,其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关系到一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国际上,人们通常用基尼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收入分配结构。基尼系数一般标准是:为0表示绝对平等,为1表示绝对不平等;低于0.2,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在0.2~0.3之间,收入分配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收入分配相对合理;在0.4~0.5之间,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在0.5~0.6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悬殊;高于0.6,则为两极分化。

    1978年以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缓慢,然而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使得居民间收入差距较小。据相关统计分析,改革开放前29年,城市、农村基尼系数分别为0.16和0.22,全国基尼系数据推算为0.3以下。[1]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收入分配的结构性问题日益显露。

    据专家研究计算,2007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近10倍,年均增长8.6%,而同期基尼系数则增长了135%。这一时期中国收入差距逐步拉开、扩大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①1978~1984年间,我国基尼系数在0.2~0.3之间,为“相对平均”阶段。②1985~1992年间,我国基尼系数上升到在0.3~0.4之间,仍处于“相对合理”阶段。③1993~2000年间,基尼系数连年扩大,1993年突破0.4的所谓国际“警戒线”,1994年突升到0.43以上。④2001年到现在,收入分配差距继续扩大,2007年基尼系数保守估计也达0.475。[2]据推算,2008年我国居民实际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5,属于世界上分配不平等比较严重的国家。[3]

    以上基尼系数,宏观勾勒出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收入差距的整体格局。综合各方面资料,社会各界基本达成一个共识:今天的中国已经出现收入差距过大的局面,中等收入者阶层比重过低,低收入者阶层规模过大,分配结构严重失调,是当前中国收入分配结构的显著特征。

    但就工人阶级内部收入差距而论尚需进一步具体分析。1995~2008年,城镇10%的最高最低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差距则从4倍扩大到9.2倍,2010年有所下降,相差8.6倍。[4]工人阶级内部的收入差距到底有多大,就目前的资料来看,我们无法找到确切的直接数据加以分析。但无论在客观现实中,还是在人们的主观认识上,差距是巨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工人阶级中的高收入阶层——国家管理者和企业管理者阶层与普通工人的收入差距巨大。2011年初,社会学家孙立平发表文章,分析中国的灰色收入与收入差距问题,他引用王小鲁等人的研究指出:2008年我国隐性收入总计有9.3万亿元,其中,63%的部分集中在10%的家庭;而2008年“灰色收入”的金额是5.4万亿元。灰色收入主要来自制度不健全导致的腐败、寻租行为、公共资金流失和垄断性收入的不合理分配。王小鲁等人据此推算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按城镇居民家庭10%分组,2008年城镇最高收入家庭与最低收入家庭的实际收入差距是26倍,而按统计数据计算只有9倍。[5]②不同地区工人之间存在较大的收入差距。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拉大。东、中、西部三大地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1985年为1.19∶1∶1.07(以中部地区为1),2000年扩大为1.49∶1∶1.06,到2010年这一比例变为1.5∶1∶0.99。2010年上海与黑龙江职工平均工资比为2.38∶1,也就是说两地职工平均工资相差1.38倍。③不同行业工人之间,尤其是垄断行业职工与普通行业职工之间的收入也存在较大差距。2008年北京地区金融业职工平均工资为178322元,而同期农、林、牧、渔业职工平均工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