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2012年中国香港文化研究大事记

    作者:蒋璐 曲舒文 出版时间:2013年11月
    摘要:本章是2012年中国香港文化研究大事记。

    2012年香港的文化研究以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岭南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和香港大学等几所学校的相关院系为研究阵地,举办了一系列的学术活动并出版相关著作。总的来看,香港地区的文化研究领域关注的问题多元化而紧跟时代语境,但是对地区整体的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仍然缺乏关注。此外,随着内地与香港交流的日益加深,港人的身份危机和资源忧虑在这一年集中爆发,文化研究学者亦针对该现象展开评述,社会影响广泛,以至于2012年被媒体称为“内地香港矛盾年”。

    一 学术活动

    本年度香港并没有专门针对文化研究的大型学术会议,而是依然沿袭几所高校各自为战的传统。各校相关院系定期举办小型的学术活动,主要形式包括学术讲座、工作坊与跨学科学术会议。

    香港中文大学的文化与宗教系于教学时间定期举办学术活动。这些活动既是本科生和研究生日常教学的一部分,也向全校和社会开放,很多学术活动作为公开讲座,提供跨学科的视角和学习机会。2012年16次学术活动的主题如下:

    1月:认识印度古医学讲座

    2月:公开讲座,李鸿良主讲《省制昆曲剧团的营运情况》

    3月:朱凯迪先生(菜园村支援组成员)公开讲座《菜园村与土地正义》

    3月:简介讲座系列《西方艺术史简介(18世纪与19世纪)》

    3月:放映电影《广场》——台湾的民主运动与纪录片

    3月:核能关注日讲座与电影放映

    4月:科技文化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5月:Zhang Zhen教授公开讲座《艺术,影响与活动家纪录片》(Art,Affect and Activist Documentary)

    5月:放映纪录片课程作品,有《六个纪录短片带你领略多元的香港》《一位大陆母亲带12岁女儿在港求学》《“新光”戏院起死回生的背后故事》《舞蹈系学生与学院体制的矛盾重重》《在逐渐消失的海岸寻找白海豚身影》《“女同学社”生活的点点滴滴》《大陆学生面对毕业的去留选择》

    5月:Douglas A. Knight教授公开讲座《圣经的社会历史研究——关于法律、权力与正义》(The Sociohistorical Study of the Bible:With Special References to Law,Power,and Justice)

    6月:Leong Seow教授公开讲座《反观约伯之妻——宗教与视觉艺术》(Job’s Wife,with Due Respect:Religion and Visual Arts)

    9月:Lee Tsun Frankie(演艺中国音乐公司创始人)讲座《文化管理和香港的音乐产业》(Cultural Management and Hong Kong Music Industry)

    9月:公开讲座,释依昱博士主讲《唯识、空观与潜能开发》

    10月:学术写作工作坊

    11月:由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岭南大学人文学科研究中心联合举办鬼文化节,回顾中华传统及现代社会中的鬼文化,探讨鬼文化如何作为一面观照社会文化的镜子及启发艺术创作的泉源。文化节活动包括国际学术研讨会、道教度亡仪式表演、京剧、南音、粤剧及香港鬼片电影欣赏等项目。

    12月:Timothy Light教授讲座《宗教学中宗教间相互理解的启示》(Lessons from Religious Studies for Mutual Understanding Among Religions)

    此外,香港中文大学传播学系不定期举办文化研究领域的研讨会,主题包括:陈儒修“走出悲情:台湾电影的另一面”;郭力昕“纪录片的伦理与性别政治”;罗世宏“评估数码时代的非营利新闻及其对台湾民主的意涵”;管中祥“台湾媒体改革运动”;姜飞“中国需要一个什么文化观念——一个传媒和传播研究者的视角”;王卉“影响新闻从业者伦理观与伦理抉择的因素——来自成都地区的报告”等。

    2012年适逢《传播与社会学刊》创刊五周年。中文大学传播学系于2012年1月举办题为“新闻与阅听人再界定”的国际会议。该会议讨论现代传播与当代社会文化的互动方式,涉及传播学和文化研究领域。主办方在介绍会议背景和目的中提到:现代社会受到信息科技及全球化的冲击,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更迭,而传播生态也起了重大的转变,甚至冲击传播理论的基础。媒体在社会中扮演核心的角色,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平台和推动力量。社会理论家Zygmunt Bauman因当代社会的流动加速和普及,而称此形态为“液态现代”,我们或可因传播与社会互动的加剧和中心化而称此为“媒体现代”。如果社会固态在“液态现代”中溶解,我们是否也可以说,在“媒体现代”中,社会事物莫不挥发为影像?华人社会与西方社会的特点不尽相同,但是华人社会重构的速度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传播的影响力更是位居要中。在强调流动性的社会中,事物的边界变得模糊、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