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8月 |
一 东部地区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1]
(一)东部各省市金融业总体规模
衡量各省市金融服务业规模所用的指标通常是金融业增加值和金融业就业。相关统计表明,2000~2005年,东部地区金融业增加值平均值为3593.3亿元,平均增速(按现价计算,下同)为8.8%,其中2000年和2005年东部地区金融业增加值分别为2987.3亿元和4452.2亿元。“十五”期间,东部地区金融业增加值提高了1464.86亿元,而“十一五”期间,东部地区金融业增加值提高了9849.23亿元。2011年,东部地区金融业增加值为16849.9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17.8%。从历年的增长情况来看,2007年东部地区金融业增加值增速最快,高达51.9%。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7年以后,东部地区金融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在18.7%左右,仍高于“十五”期间的平均增速,说明东部地区金融业的发展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总体上依然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
在就业方面,2000~2011年间,东部地区金融业就业人数持续增加,增速最大年份是2008年。2011年末,东部地区金融业就业人数达到249.7万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和2010年的金融业就业人数增速回落,从2004年至2011年的其他年间,金融业就业人数增速逐年增加。近六年来东部地区金融业发展迅速,实力增强,尽管金融危机使得部分年份增速有所回落,但整体增速依然保持较快趋势。
(二)东部各省市银行业发展比较
比较东部地区各省市银行业发展情况,可以使用金融机构数量以及存贷款等指标。统计表明,近年来东部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稳步增加,在全国占比最高,平均占比高达39%。此外,东部地区外资银行稳步发展,2011年外资银行资产的94.2%集中在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加快,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更趋完善,农村合作机构资产将近半数集中在东部地区。
在存贷款方面,东部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稳步增加,2005~2011年间,东部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增速最高年份是2007年,增速高达39%,贷款余额增速最高年份是2009年,增速达到33%。近两年来,尽管东部地区存款增长放缓,但其存款余额占全国比重依然保持较高;贷款增长向常态回归,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具体来看,以2011年为例,广东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最多,其银行业规模效益稳步提升,赢利能力进一步提升,并且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迅速。截至2011年末,广东省村镇银行达到25家,其中当年新筹建14家。此外,虽然海南省是东部地区中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最少的,但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推进,海南省银行业也得到较为快速的发展,银行业的规模、质量和效益都有较为明显的提升。
(三)东部各省市证券业发展比较
近些年来,东部地区上市公司数量稳步增加,但股票市场筹资规模变动幅度较大。2011年,东部各省市在国内的股票(A股)筹资规模有所回落,但债券筹资规模持续增加(见表1)。
表1 东部地区证券业上市公司数量和融资额
具体来看,比较东部地区各省市上市公司数量和融资额(见表2)可以发现,截至2011年末,国内上市公司数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广东、浙江和江苏,融资额排在前三位的省市为北京、广东和上海。此外,东部地区各省市证券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非均衡性。截至2011年末,海南省国内上市公司仅25家,不足广东省的1/13。当然,如果仅从海南省自身的发展来看,其证券市场运行较为平稳,上市公司经营保持稳定,融资规模也创出新高。
表2 2011年东部地区证券业基本情况
(四)东部各省市保险业发展比较
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和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东部地区保险业在面临挑战和困难较多的情况下,继续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2011年,东部地区保费收入虽然有所回落(见表3),但总体上仍保持了较大的规模。2011年,在东部十省(市)中,广东、江苏、山东三个省保费收入超过千亿元,海南和上海各类赔款给付增速超过30%,东部地区赔款给付持续增长。
表3 东部地区保险业保费收支
2011年,由于受到保费收入增速放缓的影响,东部地区保险深度略有下降,其中,北京和上海下降幅度最大。但比较而言,东部地区保险密度在全国范围内较高,北京、上海、天津仍然位居前三,保险密度继续提高(见表4)。
表4 2011年东部地区保险深度、保险密度
二 东部地区金融服务业发展趋势
(一)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