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11月 |
2011年传统体育类非遗保护工作继续有条不紊地推进。全国各地积极响应,纷纷深入学习并努力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力图将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具体规定紧密地结合起来。
具体到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情况,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继续完善。[1]2011年5月23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收录了拦手门、通背缠拳、地术拳、佛汉拳、孙膑拳、肘捶、十八般武艺、华佗五禽戏、撂石锁、赛龙舟、迎罗汉、掼牛、高杆船技、花毽、口技等15个项目。
同时,各地方政府也先后公布了新一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江西省、河南省、陕西省、四川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江苏省、黑龙江省、上海市、重庆市、广东省佛山市等公布了共计70余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
此外,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继续扩充,1月11日,安徽省公布了安徽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其中,传统体育类共有3人入选;1月27日,广东省公布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其中,传统体育类有1人入选;6月21日,江西省公布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其中,传统体育类有3人入选;9月30日,青海省公布了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其中,传统体育类共3人入选;10月21日,山东省公布了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其中,传统体育类共有10人入选;11月9日,北京市公布了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其中,传统体育类共有7人入选。
一 竞赛与展演概况
由于相关部门的重视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和正式实施,无论是名录项目还是非名录项目在该年都呈现出较为活跃的发展态势。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在以“非遗”为主题的大型综合性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
如3月7~20日,由河南省文化厅、周口市人民政府、河南省文联共同主办,周口市文化局、淮阳县人民政府、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在淮阳县羲皇文化广场隆重举行,陈式太极拳、少林功夫、河北吴桥杂技等国家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先后登台亮相。6月11日,迎来了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出台后的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今年“文化遗产日”活动的主题为“依法保护,重在传承”。围绕这一主题,结合本地实际和端午习俗,文化部和各地省级文化部门先后举办了一系列生动丰富、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5月23日,由河南省文化厅和河南省文物局主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宣传暨第六个“文化遗产日”河南省主题活动启动仪式(非遗专场展演)在河南艺术中心广场举行,开封石锁、二鬼摔跤等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先后进行了展示。[2]6月10~15日,由文化部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2011年“文化遗产日”主题活动“薪火相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师徒同台展演活动”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当代艺术中心举行。其间,陈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陈正雷大师携弟子展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氏太极拳。[3]5月29日至6月11日,由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文化遗产日”期间成功举办。其间,诸如太极拳、峨眉武术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均有所展示。[4]6月11~12日,主题为“感知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成果展、展演和展销活动在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进行,全市各区县近20项“非遗”项目进行了展演,其中,民间花会(天津传统游艺)、传统武术(拦手门等)做了专场演出。[5]6月11日,第四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系列宣传展示活动在石家庄拉开序幕,内容主要包括《传承人图志》首发仪式、非遗展示演出、非遗保护成果展、传统手工艺展示、《非遗法》知识问答等活动。其中,以河北省重点非遗项目、非遗教学成果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