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01月 |
随着城市世纪的到来和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人们更加关心城市生活是否比乡村生活更加幸福。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当今全球各国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加关注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民幸福水平的不断提高。美国政府在2006年开始把幸福指数和GDP一起核算;英国政府在2009年提出,在GDP指标之外,开始开展全国范围的幸福调查来全面衡量国家发展的绩效;法国政府也在2010年提出把幸福纳入国民核算账户体系。我国当前也开始考虑把民众幸福感指标纳入国民经济考核指标体系之中。与此同时,美国、英国逐渐开展了幸福城市的比较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探寻幸福城市的共性特点,努力建设幸福城市。本文研究和梳理了当今关于幸福城市的研究和建设经验,期望能够为我国的幸福城市建设提供些许有益借鉴。
一 幸福指数:民众幸福感vs.政府责任
幸福指数本身是源自幸福经济学的概念。从国际上常见的幸福度量来看,幸福指数不仅衡量人们的幸福感,而且还评价能给人们带来幸福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政治及自然环境水平。实际上,对幸福的度量须划分不同群体范围,一般来讲,常区分为国家(或者地区)幸福度、公众幸福度以及个人幸福度。而一套科学的幸福指数体系,也应针对不同群体有所区分。从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热点来看,通常讲的幸福指数一般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幸福度或者公众幸福度的度量,其结果反映的是一个群体的平均状态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对幸福的度量是比较复杂的工作,而且,由于它主要反映的是民众对幸福的主观感知度,因此,更加增加了其对科学性和客观性的要求。综合国际上迄今为止对幸福感的度量,幸福指数一般是通过构建一整套全面反映人们对幸福的主观认知和客观体会等指标体系来完成的。在已有国家和地区的幸福评价中,幸福指数体系不仅包括民众对幸福感的主观评价,而且包括决定和影响人们幸福生活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等客观因素。也就是说,一套科学全面的民众幸福感评价体系不仅反映了民众自身的主观感受,而且还体现了政府在提高民众幸福感过程中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幸福是一种状态,它不仅仅是指人们远离疾病,而且包括人们物理的、精神的、社会的、经济的、全面的生活幸福状态
总体来看,国际上常用的对民众幸福度的衡量,不仅包括充分考虑个人、社会的主观指标,而且也包括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指标,以综合反映人们的生活状态。但是,目前尚无形成获得公认的度量指标体系,许多指标仍然在不断探索和改进之中,而且相当部分的幸福度量是以主观评价为主(如民意问卷抽样调查、选民评价等)。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对幸福评价的主观指标更多反映人们的心理和感受,所以很容易受到主观性偏差的影响而失公允;相比主观指标度量,客观指标体现了政府对公民福祉的责任、态度和努力。联合国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于2012年4月首次发布《全球幸福报告》,对世界各国的幸福发展的比较和评价,更多采用的就是客观指标。该报告指出,财富不是衡量幸福的唯一指标,虽然从平均水平来看,富人比穷人要相对更幸福些;失业明显会降低幸福程度,这不仅仅是因为失去了工作收入来源,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