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二十一世纪的东南亚华人社会:人口趋势、政治地位与经济实力

    作者:刘文正 王永光 出版时间:2014年01月
    摘要:

    历史上,东南亚地区是中国海外移民的主要目的地,该地华侨华人人数之众、分布之广、聚居程度之高皆非其他海外华人社区可比拟。2011年仅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五国华侨华人就接近3000万,占全球华侨华人总数的六成。伴随着新世纪东南亚各国民主化进程的推进与华人融入的加深,各国华人政策不断放宽,华人参政获得新的发展。各国华人经济经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洗礼后,再现勃勃生机,华商资本总量日益扩大,并在房地产、金融、商业、农业及部分领域的制造业占据牢固地位,显示出强大实力。

    Abstract:

    Southeast Asia has been a prime destination for Chinese emigrants throughout history,where the number and distribution of local ethnic Chinese have no match among overseas Chinese communities in the rest of the world.The number of Ethnic Chinese in ASEAN countries-Singapore,Malaysia,Thailand,the Philippines,Indonesia was nearly 30 million in 2011,which accounted for 60 percent of all overseas Chinese.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 in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and the further ethnic Chinese integration into the local community,ethnic Chinese policy has been gradually relaxed,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ethnic Chinese makes new progress in 21st century.After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of 1997,ethnic Chinese business actvities in Southeast Asia have shown vigor and vitality,ethnic Chinese capital grows increasingly,and ethnic Chinese businesses are a powerful economic force,which have entrenched themselves in real estate,finance,commerce,agriculture and som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一 引言

    东南亚是我国重要的周边地区,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扼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交通要道,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通向世界的必经之地。中国人大规模移民东南亚始于17世纪,盛于20世纪上半叶,并持续至今,先后经历四次移民高潮195034。东南亚华侨华人的数量增长很快,鸦片战争前夕东南亚华侨华人为150万,至太平洋战争前夕已达700万,目前已突破3500万(见表1)。

    表1 2011年东南亚华侨华人分布及在当地人口中所占比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南亚各国相继独立,各国华侨社会逐渐向华人社会过渡,作为中国海外移民及其后裔的群体,认同取向也从落叶归根转向落地生根。但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国的联系并未因此中断,依然在中国与东南亚的合作中扮演关键角色。在经济层面,东南亚华人是所在国对华贸易的主力,是中国外资的开路先锋;在政治交往层面,东南亚华人一直是中国改善同东南亚国家政治与外交关系的重要管道和动力之一;在人文交流层面,东南亚华人是双方民间交往、文化交流的重要实践者、推动者。基于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的考量,学界、政界历来十分关注“东南亚华人社会发展变迁及其与中国关系”研究。本文主要从人口趋势、政治参与、经济实力三个方面对东南亚华人社会的现状进行最新的跟踪和分析,以期对相关人员推进东南亚华人社会研究,开展侨务、外交实践有所助益。

    二 华侨华人人口的变化趋势、数量及分布

    (一)新加坡

    新加坡在东南亚是一个相当特殊的城市国家。从自然环境来看,其是太平洋与印度洋往来的交通枢纽,在经济、战略上都具有极高价值;从人文环境来看,新加坡是东南亚唯一华人占人口绝对多数的国家,华人在新加坡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195035

    新加坡的现代史肇始于1819年开埠。1826年新加坡成为英国海峡殖民地的一部分,六年之后又成为海峡殖民地首府。开埠后的新加坡经济持续发展,华人、马来人、印度人移民随之纷至沓来。1824年新加坡华人人口3317人,1836年增至13749人,占当地人口的45.9%,超过马来人,成为当地第一大族群195036。鸦片战争后,中国移民开始持续、大规模地涌入,1849年新加坡华人人口为27988人,到1891年增至121906人,占当地人口的67.1%。进入20世纪后,华人人口继续快速攀升。1901年华人数量为164041人,到1947年,华人人口已激增至729473人,占当地人口的77.8%195036。1963年9月,新加坡和马来亚合并,成立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布退出联邦,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独立后,新加坡华人人口比重长期维持在总人口的75%左右。2011年新加坡总人口518.37万,公民为325.72万、永久居民为53.2万,剩余的139.44万为暂住人口195038,在公民和永久居民中,华族为280.83万,占74.1%(见表2)195039。我们假定暂住居民中华人比例与公民和永久居民种族比例相当195040,则新加坡的华侨华人总数约为384.16万人。

    表2 新加坡常住居民(公民和永久居民)的族群构成

    据新加坡2010年人口普查,该国华人常住居民可分为以下几个方言群:排在首位的是福建人即闽南人,人数为111.88万,占华人常住居民的40.04%;其次是潮州人,占20.12%;再次为广府人,占14.62%,排在第四位和第五位的分别为客家人和海南人,前者占8.34%,后者占6.35%。此外,还有其他小方言群,如福州人、兴化人、上海人、福清人,他们人数从5.4万至1.6万不等(见表3)。近年来,由于大批来自中国非南方省份的新移民定居新加坡,新加坡的华人方言群结构将有所变化,祖籍为闽粤的比例将有所降低。

    表3 2000年和2010年新加坡华人常住居民方言群分布

    近半个世纪以来,新加坡人口的总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1960年新加坡人口的总生育率为5.8,1975年降至2.08195041,开始低于维持人口更替所需的2.1,到2011年仅为1.2,其中华族的总生育率为1.08,低于马来人的1.64和印度人的1.09195042。如此之低的生育率,使得新加坡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得不长期依靠外来移民,而马来西亚、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国成为新加坡外来移民的主要来源地。据统计,1980~2009年,新加坡接受的新移民高达164万,华人新移民约130万,主要来自马来西亚和中国。中国(包括港澳台)新移民大规模进入新加坡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近年来呈现加速趋势,总量可能在50万~60万195043。2013年1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