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亚太战略及其前景
摘要:印度的亚太战略正处于定型过程中,它本质上是“东向”政策的延伸。印度亚太战略的形成具有深刻的经济、安全与战略驱动。在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印度的亚太战略具有“先易后难、迂回前进”的特点;在安全上,海洋的重要性因能源和地缘政治因素而上升;在战略上,美国在印度亚太战略中的权重最大,中国是印度要追赶和平衡的目标,日本是印度近中期联合的对象。印度被美国及其亚洲盟友赋予地缘政治平衡手的特性。在长期上,印美关系将趋向“友好”,“中美印”三边协作则是印度欲在亚太实现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
Abstract:India's Asia-Pacific strategy is in the process of formulation and it's essentially an extension of the "Look East" policy. Behind it are profound economic, security and strategic driving forces. In the aspect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India's Asia-Pacific strategy was featured by "easy first, zigzag forward"; on security, the importance of oceans has been highlighted due to energy and geopolitical consideratios; on strategy, the United States I's of top importauce and China was targeted for catching-up and balancing, while Japan is the partner for collaboration in immediate and mid-term. India's nature as a swing state geopolitically has been recognized by the United States and its Asian allies. In the long run, India-U.S relations will tend to be"friendly", and U.S-China-India trilateral collaboration is one of the strategic objectives of India to achieve in Asia Pacific.
冷战后,印度对亚洲的“重新发现和融入”是印度外交中具有分水岭性质的战略举措之一。一定程度上,这意味着印度开始了“既不能全盘否定尼赫鲁主义,也不能全盘肯定尼赫鲁主义”的外交历程194288。2012年初,印度战略界发表《不结盟2.0——印度21世纪的外交与战略对策》报告,亚洲成为其第一章节。
以20世纪90年代初印度“东向”的提出为起点,印度的亚洲进程已经从最初将东南亚作为战略接口的阶段,逐步发展为涵盖整个东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亚太地区的新阶段。过去三年中,印度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越南的军事安全关系得到强化,在经济上先后与韩国、日本签订全面经济伙伴协议;同时,印度还伺机介入南中国海问题,这些态势表明,印度的亚太战略经过20年的发展已初具雏形。
虽然印度至今尚未出台一项明确的亚太战略报告,但我们可以认为,印度亚太战略在本质上是其“东向”战略的延伸,具有强烈的经济、资源和战略驱动。虽然在实施初期,印度亚太战略具有政策模糊性和非连续性特点,但随着2001年美国对印度核制裁的取消,以及之后系列大国关系的回暖,印度亚太战略进入新阶段,并取得一定的实质进展。
一 印度亚太战略的基点、路径与手段
印度官方文件中,《1995~1996印度外交部年度报告》首次提到“东向战略”194269,这成为印度亚太战略的基点。在“东向”政策实施的时间次序上,1991年,印度提出融入东南亚经济发展轨迹的“东向政策”;1993年,印度恢复与俄罗斯“特殊”的安全关系;1994年,拉奥总理访美,在外交上首次打破印总理先出访莫斯科、再访问华盛顿的惯例,显示印度加强与美国联系的决心;1996年,印度开始在南亚地区层面上贯彻“古杰拉尔主义”,实行亲善外交;2001年,印美关系在印度核试验后出现回暖,双方谋求建立“新型伙伴关系”;进入21世纪后,印度与美国不断构建具有天然盟友色彩的“全球伙伴关系”模式;印度与美国的亚洲盟国及其友好国家关系也大幅提升,其中既包括日本、澳大利亚这些地区强国,也包括韩国、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在这一外交调整的过程中,印度的亚太战略初见雏形。
就具体路径而言,印度的亚太战略开始于与东南亚加强政治、经济、安全关系的“东向”政策。在重建与俄罗斯的安全关系,与美国取得政治互谅的前提下,印度的自信心有所增强,开始在南亚实行“古杰拉尔”主义,以改善自身在南亚的形象和地位。综合而言,在关注东南亚以及重点通过调整与美国、俄罗斯关系来整体改善外交环境的亚太战略的第一阶段,印度在经济领域获得的实际收益并不大,同时受其国家实力限制,印度国际地位和政治影响力的提升并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冒险地采取了通过核试射来增加自身外交资源的做法。在短暂的外交黑洞期间(1998~2000年),印度通过次区域合作,探寻以新的方式来链接东方。随着2001年美印关系的改善,印度与东南亚核心国家(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的政治关系相继改善,经贸关系和安全合作也大大加强。随着2010年美国亚太战略的调整,印度与日本、韩国的经济、战略关系大幅提升。2011年12月,“美日印三边对话”在华盛顿举行,标志着“在亚太地区和全球拥有共同价值观及利益的美日印之间一系列磋商的开始”。与此同时,印度在印度洋和南中国海也加强了战略存在。
在具体手段上,印度对不同国家在不同时间段采取了不同的政策。
第一,在政治上,通过建立“伙伴国(对话国)”、高层互访及其他级别的代表团互访机制来恢复和加深政治关系,为双边经贸关系、投资和安全合作的展开奠定政治基础。在重启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中,印度通过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机制性联系,来一揽子回暖与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关系,这可以从印度总统、总理、外长及其高级商务代表团对这些国家进行访问的频率中得到体现。东盟的核心国家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也及时对印度的做法进行了积极反馈,表示支持“印度积极融入东南亚”,印度与东南亚国家的多边加双边的方式在20世纪90年代取得很大成功。
印度也非常注意新东盟成员如缅甸和越南的影响。印度对缅甸的影响力已大幅提升,双边关系呈良性发展态势。2008年,印度与越南确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印外交部认为“富有活力的印越关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