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中国气象灾害的影响和趋势

    作者:高歌 赵珊珊 徐影 出版时间:2011年11月
    摘要:近50年来,我国主要灾害性天气气候有明显的时空变化趋势特征:干旱变化区域特征明显,从辽河平原、海河平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至云贵高原一带干旱频率增加;全国年暴雨日数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南多北少的变化态势明显;热带气旋生成个数明显偏少,但年平均登陆强度有增加趋势;夏季高温天气更为频繁,全国年高温日数总体呈现增加趋势;低温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和沙尘暴日数呈现减少趋势。气象灾害近20年直接经济损失增加趋势明显,人员死亡明显减少,除受灾害性或极端天气气候变化影响外,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人类社会脆弱性增加,气象灾害风险加大。近10年发生的重大气象灾害事件,暴露出在气候变化及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形势下,气象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未来10~50年,预估表明我国气象灾害和次生灾害将增加,科学地改进和完善防灾减灾措施、规避风险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途径之一。

    气象灾害是指由气象原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给人类和社会经济造成损失的灾害现象。我国东部位于东亚季风区,西部地处内陆,地形地貌多样,天气和气候系统复杂,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气象灾害具有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且时空分布不均匀、影响范围广、损失重等特点,平均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全部自然灾害损失的70%以上。随着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近几十年气象灾害变化又呈现新的格局和特征,严重影响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防灾、减灾和适应气候变化面临新的挑战。

    一 近50年来我国主要灾害性天气气候的时空变化特征

    近50年来,我国主要灾害性天气气候有着明显的时空变化趋势特征,对气象灾害的发生区域、频次、范围、持续时间、强度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干旱

    近50年干旱变化特征与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基本一致。降水量,我国110°E以东地区呈现南方地区降水增多北方减少的格局;110°E以西地区,中西部降水以增加趋势为主,东部则为减少趋势。这样的格局造成区域性旱涝变化特征明显。1958~2007年,中国自辽河平原—海河平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形成一个较为严重的干旱化带状区域,干旱频率增加,旱情较为严重。这些地区干旱化趋势的产生与降水量的减少密切相关,而气候变暖是这些地区干旱化趋势加剧的另一主要原因。193567

    (二)暴雨

    1961~2010年,全国年暴雨站日数呈明显增加趋势,暴雨事件增多。2010年为1961年以来第三多,仅次于1998年和1983年(见图1)。我国东南部地区,近几十年来,降水量呈现增加趋势,暴雨日数也呈现增加趋势,是洪涝灾害发生频繁的主要原因之一。北方流域暴雨日数呈现减少趋势193568,但部分地区暴雨日数仍有增加趋势。

    图1 1961~2010年全国年暴雨站日数历年变化

    (三)热带气旋

    1961~2010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生成个数明显减少;登陆时达热带风暴及以上级别的个数也略呈减少趋势,1997年和1998年最少,之后又呈现明显增加趋势(见图2)。从中心最低海平面气压和附近最大风速看,热带气旋年平均登陆强度长期呈现明显的线性增强趋势,登陆中国华南和东部地区的热带气旋强度都有增强趋势,前者趋势更为明显,热带气旋登陆海岸带和时间更为集中。193569在1975~2009年的35年中,热带气旋年平均陆上持续时间呈现增加趋势,陆上持续时间的增加与热带气旋降水增加和大尺度的引导气流变化有关。193570

    图2 1961~2010年登陆时达热带风暴及以上级别的个数历年变化

    (四)夏季高温

    1961~2010年,全国夏季(6~8月)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日数呈明显增多趋势,特别是2010年夏季,全国平均高温日数为9.7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见图3),自1997年以来,夏季高温日数持续较常年同期偏多。

    图3 1961~2010年6~8月全国高温日数历年变化

    (五)低温冷害、霜冻及降雪

    低温冷害是我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其中以南方春季低温冷害、东北夏季低温冷害、南方秋季冷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较大。随着气温变暖,低温冷害、霜冻及降雪日均呈明显减少趋势。

    总体上,2000年以来,南方地区春季低温冷害频次呈偏少特征,大部分地区20世纪90年代低温冷害偏多偏重。193571华南南部早稻播栽期间低温冷害以1951~1970年较多,1971~1984年较少,1985~2000年最多,2000年之后低温冷害显著减少;华南北部低温冷害在1969~1992年出现频次较多,其余时段较少,1997年至今低温冷害很少发生。长江中下游地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1980~1999年间低温冷害偏多,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中期以及2000年之后为偏少时段。四川盆地1983~1999年低温冷害发生频繁,1964~1970年、1980~1984、2000年以后低温冷害少发。

    南方水稻寒露风过程次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也呈减少趋势,特别是90年代后期以来减少趋势显著。193572

    东北夏季低温冷害由于气候变暖也呈现明显减少趋势。

    1961~2010年,全国平均年降雪日数和霜冻日数均呈现明显减少趋势。1961年以来,全国平均终霜冻日期自20世纪80年代起明显提早,初霜冻日期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明显推迟,全国平均无霜冻期自20世纪80年代起明显延长。193573

    (六)沙尘天气

    中国北方地区年沙尘暴日数总体趋势是下降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年沙尘暴日数普遍较常年偏少,减少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