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11月 |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是降低气候风险最重要的行动(IPCC AR4,Working Group I & III,2007)。即使最严格的减缓措施也不能避免气候变化在未来几十年里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适应活动势在必行;同样,如果不采取减缓行动,剧烈的气候变化将可能使人类社会难以持续。因此,对减缓和适应活动进行有效管理,通过减缓活动增强地区适应能力,在适应活动中考虑低碳措施,是未来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政策目标。我国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面临着艰巨的减缓任务,同时由于许多地区经济、自然条件和地理条件具有气候脆弱性,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也是当务之急,因此,对减缓和适应行动进行协同管理,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
一 低碳发展与适应气候变化的协同管理:研究背景及综述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作为低碳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时间、空间、内容和效果上部分重叠、交互影响(Gitay et al.,2001;Vellinga et al.,2001;Cohen et al.,2001)。在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应该考虑这种交互关系,对具有协同效应的行动进行辨识和管理,低成本高效率地实现低碳发展目标,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背景
在IPCC首次提出减缓和适应协同行动的设想前,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一般将减缓和适应活动作为相互独立的两个部分分别制订行动方案,没有考虑两者的交互影响。随着应对气候变化活动的深入,发现一些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会在减轻地区气候风险的同时带来温室气体排放,不利于低碳目标的实现(如增加化石能源的使用);或者,一些具有经济/技术可行性的低碳措施可能会增加生态系统脆弱性,降低地方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于是一些学者开始考虑适应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系统之间的关系(Metz,2000;Beg et al.,2002;Markandya and Halsnæs,2002;Klein and Smith,2003;林而达,2007),但是仍然没有涉及减缓和适应行动的协同管理。
IPCC在第三次评估报告(IPCC,2001a)中首次提出对减缓和适应行动进行协同管理的设想,并得到了部分学者的响应(Moomaw et al.,2001;GAIM Task Force,2002;Clark et al.,2004)。但是,由于当时减缓和适应的关系还没有被理清,对减缓和适应行动协同管理的研究尚处于概念辨识和方法学摸索阶段,以定性研究为主。经过6年的探索与研究,国际气候学界正式将减缓和适应活动的协同管理提上研究日程。IPCC在第四次评估报告中专门增加了一章(IPCC AR4,Chapter 18.,2007c),对减缓与适应行动协同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概括和分析,呼吁各国研究者对减缓和适应行动的协同效应进行定量研究,并指出这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研究方向。
根据协同论,如果一个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围绕目标齐心协力地运作,产生“1+1>2”的效应称之为协同效应。
(二)有关研究文献综述
1.协同关系的辨识
自2007年起,各国学者开始积极探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行动之间的协同关系,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是否存在协同关系、协同管理的可行性和协同行动的最优点问题。
气候变化通过不同层次影响人类社会,减缓和适应行动可能在一些层面上是互补的,在另一些情况下是冲突的,因此,需要对那些存在协同效应的行动进行辨识。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尚不深入。Taylor(2006)列出了减缓和适应活动相互影响的几种情况:减缓对适应的影响;适应对减缓的影响;减缓和适应互不影响;减缓和适应交互影响。农业部门减缓和适应活动之间紧密的交互关系已经得到了广泛认知,但尚未得到足够重视(Boehm et al.,2004);Peters(2001)认为减缓措施在能源、交通、居民/商业和工业部门对适应的影响被大大地忽略了。
2.协同管理的可行性
对减缓和适应行动是否可以进行协同管理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些学者对协同行动持乐观态度,认为协同行动存在且有可能通过制度设计取得行动的倍增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