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德经贸关系

    作者:殷桐生 出版时间:2012年05月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很快便席卷了整个世界,中国和德国都未能幸免,但遭受的冲击不仅与其他一些国家不同,且彼此之间也有区别,因此两国应对的措施也有同有异,但都认识到了一点,那就是必须抱团取暖。德方重申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则捐弃前嫌,继续加强同德国在经济关系上的合作。两国相向而行,采取了众多的举措,加大高层互访,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加强应对危机方针、原则的磋商和协调,进一步推动经贸合作,扩大贸易规模,使两国的经济关系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有了进一步的增长与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两国经贸关系中尽管还有不少问题,但已经成为新兴市场国家同发达国家之间合作的范例。
    Abstract: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after its outbreak,soon spread all over the world.Both China and Germany could not escape the storm.What the two countries suffered during the economic crisis was not only different from other countries but was also different between themselves.As a result,certain measures adopted by the two countries were similar while other measures were different.Fortunately,both became aware that cuddling together is the best way to keep warm in the severe winter.To this end,Germany iterated that Tibet is an inalienable part of China.And China decided to put aside old grievances and to intensify economic cooperation with Germany.China and Germany collaborated with each other by adopting a series of measures,enhancing high-level visits,forming strategic partnership,and reinforcing consultation and coordination regarding measures and principles that are aimed at dealing with crisis.These measures served to promote further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as well as enlarge trade scope,allowing Sino-German economic ties to grow into a higher level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Although there are still many issues existing in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Germany,the two countries have worked out a successful model for cooperation between emerging economies and developed ones.

    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冲击欧洲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2008年逐步演变为“金融危机”,并于9月几乎席卷了整个世界,德国和中国自然也难以幸免。事实说明,当今的世界,只要发生席卷全球的事件,就很难想象有一国能置身于桃源之外而独善其身。

    一 中德两国经济遭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类似的冲击[1]

    美国“次贷危机”起始于青萍之末,然而发展之快、涉及面之广却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特别是波及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的中国以及处于两年经济恢复期中的德国,于是两国便有了十分相似的经历。

    1.自信声中见危机

    由于两国经济都处于较好的发展状态,因而都没有应对危机的思想准备。早在2007年,金融危机之火已经舔到德国的相关公司,但却没有惊醒德国政界、金融界、经济界和媒体的好梦,2007年11月2日德国央行——德意志联邦银行时任行长韦伯公开说,德国的银行和金融系统已经顺利渡过了此次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问题所引发的金融市场危机。3月20日德国《明镜》周刊在线刊载了对德意志银行总经济师瓦尔特尔、汉堡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施特劳普哈和慕尼黑伊福经济研究所首席宏观经济学家卡斯滕斯的专访。三位经济学家一致的观点是:德国经济的基本面(出口和私人消费)依然较好,短期内不会遭遇直接的负面影响。[2]

    在中国,早在2007年就有学者撰文阐述美国次贷危机的严重性和可能对我国的冲击,但也未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2.两国的虚拟经济受到不同的冲击,但受害程度均不严重

    然而,严酷的事实还是出现了:德国银行一个接一个宣布出现亏损,甚至倒闭;按照德意志联邦银行的统计,2007年德国金融资合公司净货币资产只有1198亿欧元;德国第五大富豪阿道夫·默克勒陷入财政困境,自杀身亡,这一消息震惊了世界;面对日益恶化的现实,德国朝野之间、党派之间、官民之间的论争也日趋剧烈;在内外压力下,经济部长格罗斯被迫挂冠而去。

    相对于德国虚拟经济受到的冲击,中国虚拟经济受到的冲击要小得多,集中表现在五个方面:1.中国持有的发达国家国债缩水,主要是美国主权债务,尤其是房地美和房利美这两房债务。据当时统计,中国的外汇储备是19056亿美元,其中1万亿投资于美元资产,6000亿左右为国债,4000亿左右为机构债(包括3000亿两房债务)。美国政府在接管两房债务后,表示保证债权人利益,使中国逃过一劫,但债务缩水已成定局;2.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曾持有美国房地产次级贷款资产以及雷曼兄弟公司债券等危险资产,因而随着投行的倒闭或经营不景气而蒙受损失;3.一些走出去的企业,与美国本土合资或合作企业因危机影响导致利润缩减;4.一部分外国银行撤出中国的银行体系,如苏格兰皇家银行将其瑞银证券和股票卖给了中国银行;5.中国股市下跌。

    应该说,与不少国家相比,德国和中国的虚拟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都不算大。

    3.两国的实体经济均遭到严重的冲击

    中德两国均是实体经济强大的国家,因此世界金融危机对两国经济的冲击突出表现在实体经济上。

    2008年开始,德国经济还延续着2007年的增长势头,然而进入第二季度后转向下行,连续出现三个季度的环比负增长,陷入衰退,剔除价格因素后,200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仅为1.1%,远低于预期;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更是下降了5.1%,这是1949年联邦德国建国以来最大的降幅;德国是世界出口冠军,出口率达到48%,因而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也最大。按德国的统计,2009年出口下降了13.6%,进口下降了9.2%,出口净额为-2.6%。企业投资大幅度减少,失业人数反弹,失业率上升到8.1%。[3]

    2008年中国各项经济指标也是全面下滑,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竟然降至6.8%,全年为9%,是7年来的最低点;2009年外贸总值同比下降29%,进出口跌幅创十多年来的纪录;投资锐减,企业效益下滑,企业倒闭,失业人员增多,在总共1.3亿农民工中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就占了15.3%,其中的1200万人被迫返乡,股市跌到低点,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罕见的不景气。

    二 应对措施的异同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德两国都采取了大量的措施来救市和刺激经济。

    1.推出大规模救市和刺激经济计划

    2008年10月17日联邦政府推出5000亿欧元的特别金融市场稳定基金(SoFFin)救市计划;11月5日联邦政府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