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资本主义如同西边的太阳——“9·11”之后的世界形势与前途
    ——“9·11”之后的世界形势与前途

    作者:张文木 出版时间:2013年05月
    摘要:

    马克思之后的世界资本主义并没有为人类贡献出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列宁之后的世界资本主义更是失去了自我改造的能力。近百年来,它只是在维持既有的存在方式:不断经历着同一种危机,面临着同一种矛盾,用同一种高代价的方式即危机加战争的方式解决矛盾。其间,它只有技术更新和危机的重复,而没有存在方式的更新,对世界的创新速度远赶不上其破坏的规模。列宁曾提出关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的判断,但这不能被庸俗地曲解成资本主义马上就要灭亡了。目前,在世界治理方面,西方国家除了使用拳头,便无所长。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资本主义已没有出路。

    Abstract:

    World capitalism after Karl Marks did not contribute the mod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human beings. After Lenin,it even lost its self-renovation capabilities. In the past century,the world capitalism simply maintained its existing pattern:repeating the same kind of crisis,facing the same type of contradiction,and using the same high-cost way,namely the crisis plus war,to solve problems. During the course,there is only technology updating and crisis repetition,but no renovation of its being. Capitalism’s innovation speed lags far behind its destruction scale. Lenin once put forward that imperialism is the highest stage of capitalism,but this statement shouldn’t be commonly misinterpreted as the fact that capitalism is to perish soon. Up to now,the Western countries,in terms of world governance,have no edge but fist. The sun in the West is going to set down;capitalism has no way out.

    2011年世界各地,尤其是美国和欧洲,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动荡。发展的绝对无限性与资源的绝对稀缺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际政治的基本矛盾。面对这样的矛盾,资本主义的解决方式陷入自我否定的尴尬。

    一 “外围供养中心”模式难以为继

    全球化本质上是工业资本全球化,处于高势能地位的资本向处于低势能的外围市场扩散,汲取优质资源,获得高额利润,并不断制造新的外围市场,由此不断形成压迫外围市场的新优势。

    18世纪以来,资本全球化已经历了好几波的发展与抵制过程。英国是“资本的母国”,也是资本全球化进程的第一源头。资本必须从劳动者身上攫取剩余价值,把劳动力收入压到只能维持基本生存,甚至更低,最后导致劳动力反抗资本。劳动者是国内最基本的消费群体,他们在为资本不断提供利润的同时自己的收入却越来越少,这导致国内消费市场的持续萎缩。英国很早便出现了工人阶级和资本家阶级的对立。19世纪40年代,英国工人阶级严重贫困化,罢工、游行就是资本压榨与国内消费市场萎缩的直接后果。劳动者的反抗导致资本主义生产不可持续。为此,英国资本只有向外扩张,结果英国国内资本与劳动的矛盾又转移至欧洲,造成欧洲的两极分化。欧洲在抵御英国资本冲击的同时,也整体地卷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遭遇国内两极分化的后果。为摆脱两极分化的矛盾,欧洲便在英国的带动下一起向世界扩张,从外围地区获得高额利润回流,为欧洲资本主义早期发展提供了巨量的原始积累。这样世界分成资本中心国家和资本外围国家,并由此产生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中心和外围国家之间的矛盾是存在于资本主义国家内的压迫阶级(资本家阶级)和被压迫阶级(工人阶级)矛盾的外移形式,其结果是在资本中心国家发展的同时,资本外围国家整体性陷入毁灭。

    资本从国内向世界扩张的过程表面上看似一个自由贸易的牧歌似的过程,但实际上伴随着极其血腥的暴力掠夺。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扩张到亚洲。在几场侵略战争中,英国征服了中国和印度。此后,中印两国的大量财富就从东方流向了欧洲。这些外来财富使欧洲工人阶级的消费水平大大提高,欧洲的两极分化问题也逐渐缓解。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失败后,工人斗争出现一段沉寂。虽然19世纪80年代在第二国际的领导下,欧洲工人运动曾一度高涨,但阶级斗争的群众基础有一定的弱化,甚至出现了伯恩斯坦的修正主义。在某种意义上,原来被压迫的一部分工人阶级在东方利润的滋养下变成“工人贵族”,坐享高福利。欧洲进入了貌似“和平与发展”的“维多利亚时代”。

    美国同样如此。南北战争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其国内产生两极分化和劳资矛盾激化。19世纪下半叶,美国工人运动频频发生,比如1884年10月的芝加哥大游行,其规模和影响都超过了今天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为了缓解国内社会矛盾,与欧洲摆脱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路径一样,美国政府从19世纪末期开始大规模进行海外市场开拓。1898年美国占领夏威夷、古巴和菲律宾,加入欧洲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战争并获得大量的利润回流。20世纪初,美国国内劳资矛盾才大幅度缓和。

    然而,资本外围国家如果被剥夺到极点也会起来反抗。较早的美国独立战争(1776~1783年)和拿破仑战争(1799~1815年),是美利坚和法兰西民族对英国资本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抵制。19世纪初的美英战争(1812~1814年)和40年代的欧洲大革命,是资本外围地区对英国资本中心的第二次大规模的抵制。这两次抵制产生了北美洲和欧洲的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意识形态。

    苏联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又将西方资本剥夺第三世界的全球化进程阻挡了整整半个世纪。冷战的本质是阻止资本主义中心国家对外围地区——至少在社会主义国家范围——的剥夺。苏联解体后,原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对西方资本设的篱笆坍塌,东欧全面开放资源、市场、劳动力,再次成为西欧的外围市场,资本全球化波澜又起。苏联解体为资本中心国家提供了新的外围市场,美国资本在世界范围所向披靡,以致美国放弃了实物生产,出现所谓的“新经济”,认为只要靠金融、新技术和新概念就可以纵横天下了。

    资本中心国家在资本外围国家不断榨取的后果,是资本在中心国家少数富人手中不断聚积的同时,世界绝大多数劳动者的收入和消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