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3月 |
2011年5月16日和7月14日,美国政府相继出台了《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和《网络空间行动战略》两个互联网政策文件。此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继2010年1月21日发表“互联网自由与全球言论自由的未来”演讲之后,于2011年2月15日,发表了题为“互联网的是与非:网络世界的选择与挑战”的演讲,这是对美国“互联网自由”政策全面而详尽的阐述。与此同步,美国进一步强化监管互联网的专门机构,成立了网络安全执行办公室,美国网络司令部也于2011年10月全面运行。以上表明,无论是政策的制定,还是执行机构的设置,美国互联网战略已基本成型。美国的互联网战略是美国传统霸权在互联网领域的新投射,是美国从技术层面、资源层面、信息层面到法理层面抢占全球网络空间制网权和制高点的重大转折,对我国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领域的安全构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潜在威胁及严峻挑战。对此,制定我国的互联网战略迫在眉睫。
一 美国互联网战略出台的根本原因就是掌控全球网络空间的制网权,确保美国在全球网络空间的霸权地位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目前,美国拥有全球访问量最大的搜索引擎Google、最大的门户网站Yahoo、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最大的微信平台Twitter和最大的社交空间Facebook,美国的Intel垄断着全球电脑芯片,IBM推行着“智慧地球”,Microsoft掌控着电脑操作系统,ICANN掌控着全球域名地址,苹果主导着平板电脑。可以说,美国的网络空间霸权遍布互联网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角落,至少拥有互联网技术霸权、资源霸权、信息霸权和法理霸权四方面的绝对优势。
1.从技术控制到资源控制
自1969年互联网在美国诞生以来,已经从专业军事互联网发展成为人类共享资源的信息库。美国一直利用互联网发源地的绝对优势,掌控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的生杀大权。冷战结束后,在美国政府授权下成立了“互联网域名与地址管理机构(ICANN)”,由美国商务部授权其管理互联网根服务器。支撑互联网运转的根服务器共有13个,其中1台是设在美国的主根服务器,另有12台副根服务器(其中9个设在美国,另外3台分别设在英国、瑞典和日本)。由此可见,美国互联网技术霸权、资源霸权地位早已确立。美国国防部发布的《网络空间行动战略》将网络空间列为与陆、海、空、太空并列的“行动领域”。
2.从信息控制到法理占领
从技术层面讲,互联网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全球计算机互联网系统,使用标准的Internet协议套件(TCP/IP协议),搭建了全球信息服务平台。互联网的自身特质,决定它能突破种族、国家、地区等有形或无形的“疆界”;它依托虚拟的互联网平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人类活动的限制,实现了点对点的对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从社会属性讲,互联网作为一种社会媒介,承担着越来越多引导社会舆论的职责;可以使得各种不同的信息能够迅速和广泛地传播,从而带来不同的社会后果。通过对互联网技术控制和资源控制,美国牢牢占据互联网的“高位势”,这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着互联网信息的内容、流动方向以及传输速度。美国可以把搜集到的全球信息进行有利于它的二次加工和处理,左右国际舆论的走向。据统计,全球80%以上的网上信息和95%以上的服务信息由美国提供。在国际互联网的信息流量中,超过2/3来自美国,位居第二名的日本只有7%,排在第三名的德国为5%。而我国在整个互联网的信息输入流量中仅占0.1%,输出流量只占0.05%。
由于掌控互联网,互联网就可以为美国自由主义文化信息的传播提供便利渠道,为美式“民主”和“自由”的传播大开方便之门。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美国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向他国渗透的最重要方式,成为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复制美式民主政治的最具效费比的重要手段。希拉里称:“通过促进互联网自由,我们将我们的原则、经济目标和战略优先问题联系在一起。”“坚定地支持互联网自由。”“信息自由这样的原则不仅是良好的政策,也不仅和我们的国家价值观相连,它还具有普世性。”2011年2月14日,美国政府宣布“美国之音”于10月1日停止对华广播,将未来的重点转向数字媒体,比如互联网广播。这更加凸显互联网信息左右全球媒体传播、影响全球舆论导向的重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