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年06月 |
2006年,中国学者对亚太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安全和区域合作等各个领域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发表了许多分析深刻、见解独到的文章。其中,东亚经济一体化及中国的作用、中印关系与中印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中日关系、亚太国家的农村发展战略、当代东南亚伊斯兰教与伊斯兰民族主义等问题是研究的热点,现综述如下。
一 东亚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作用
随着中国自身经济的发展,中国在地区经济增长和地区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张蕴岭在《中国同东亚的经济一体化与合作》一文中全面而深入地分析了这一作用的具体表现,他认为,中国正成为区域内其他国家的一个不断扩大的市场,在直接投资大量流入的基础上,中国正在以东亚地区主要贸易和生产中心的形象出现。中国进口的动力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是由于国内消费扩张所引致的自身需求的增加;其二是出口的增长,因为中国的加工出口是以进口为支撑的。目前,在东亚地区,已经形成了以中国为区域中心的基于贸易和资本交流的网络。该网络已经并将继续对东亚经济的增长产生影响,这一网络被称之为“竹节型资本主义”(bamboo capitalism),意思是通过相互衔接,使各经济体之间“一节一节地长高”。这种具有直接投资拉动特征的供给链在东亚地区创造了多样性和充满活力的产业群链。中国则被认为是“生产网络中的一个核心环节”。由于从中国进口中间产品具有成本低的特点,这就有助于东亚降低生产成本并为未来经济繁荣积蓄新的力量。
鉴于中国在地区经济增长和地区事务中不断提升的作用和影响,中国的参与对东亚合作的发展来说举足轻重。由于中国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东亚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同样,中国在东亚地区拥有广泛的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基本利益。通过贸易投资网络,中国已经日益融入东亚经济之中,推动东亚一体化不断向前发展符合中国在本地区的利益。
在东亚地区,中国首先与东盟启动了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机制化进程。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这既有经济利益的考虑,也有地缘政治的考虑。一方面,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可以使中国的公司更容易进入东盟的市场;另一方面,经济一体化带来的相互依赖本身将有助于构建政治信任,这对中国创建周边和平外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从东盟的角度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的市场将比从前更加重要。东盟已意识到,一个更自由和更繁荣的中国市场能给东盟带来更多的机会。因此,东盟最好的选择是加强同中国的一体化来应对挑战,并增进自身利益。
中国对推动东北亚的区域合作持积极态度,并提议尽早建立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目前中、日、韩之间基于直接投资推动的贸易一体化程度已经很高,但是经济一体化需要制度透明与稳定、市场自由化以及密切的宏观经济协调,市场驱动的一体化并不稳定。如果没有制度安排,商业交易将被各种壁垒(关税和非关税)所阻挠。而且已有的一般均衡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建立中日韩三边自由贸易区将会为三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有鉴于此,积极推动东北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应成为中国今后推动东亚区域合作的重要一环。[1]
张金荣从国际关系的视角分析了后冷战时期中国加强东亚地区合作的动因。认为,后冷战时期,中国加强东亚地区合作,虽然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密不可分,但更重要的是,从建构主义的角度看,是由于中国在与东亚国家的互动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身份定位和利益界定的结果。具体而言,中国在与东亚国家的交往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东亚地区的“归属性地区认同”。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与东亚国家的互动过程中,重新建构身份地位,把自己定位为一个东亚地区“制度内”、“负责任”的“地区大国”。所谓“制度内”意味着中国愿与其他国家共同创建制度;“负责任”则表明了中国不仅考虑本国的利益,还愿意提供公共物品;“地区大国”强调了中国的战略重点在周边,并愿意为推动周边合作负起大国责任。中国要做制度内的、负责任的、地区大国的身份再建构,使中国扩展了国家利益的内涵。中国在与东亚国家发展双边关系和多边关系中积极寻求认同的努力得到了周边国家的积极回应。随着中国不断用实际行动实践着“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东盟国家对中国的看法也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