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年01月 |
2007年,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指导下,河南省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发展,为保护和利用民族文化遗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 嵩山历史建筑群和丝绸之路河南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2007年,河南省重点推进条件较为成熟的嵩山历史建筑群和丝绸之路河南段两个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同时大运河河南段和新乡潞简王墓的申遗准备工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嵩山历史建筑群申遗工作紧张推进
嵩山历史建筑群申遗的文本准备、规划编制和保护立法工作基本完成。郑州市政府专门组建了申报文本编制班子,制定的申报文本经国家文物局初审后,已报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并将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最晚于2008年1月将申报文本正式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聘请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嵩山历史建筑群总体保护规划》,已上报国家文物局,其中少林寺塔林、嵩岳寺塔、会善寺、观星台及总体保护规划等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复。2007年8月30日,郑州市人大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郑州市嵩山历史建筑群保护管理条例》。该条例已进入省人大讨论和审议阶段,年底前将以地方法规形式公布施行。
文物维修和环境整治工作积极进行。文物维修保护方案已编制完成,并通过了专家论证,即将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批。申遗范围内的道路、桥梁等相关工程建设的招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先后投资3.5亿元,进行了少林寺历史建筑群和嵩阳书院周边环境的拆迁整建及绿化。有关嵩岳寺塔、观星台等历史建筑环境综合整治的项目可行性报告和项目招标初步方案已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立项。观星台、中岳庙、嵩岳寺塔、会善寺的周边环境治理及基础设施建设正在紧张施工之中。预计2007年底完成拆迁安置工作,2008年6月底前完成绿化美化。
(二)丝绸之路河南段申遗工作积极进展
2007年6月,国家文物局决定把我国的河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6省区和中亚5国联合于2010年将丝绸之路作为线性文化遗产申遗项目,提交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4届会议审议。国家文物局已正式确定把河南省古洛阳周围的巩义石窟寺、汉魏洛阳故城、隋唐洛阳城、白马寺、汉函谷关与崤函古道(石壕古道)等5项(6处)列入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国内遗产选点推荐名单。
国家文物局要求相关6省区建立工作机制,编制申遗规划和申遗文本,配备专项资金,并排出工作时间表,于2007年汇总中国与中亚申遗预备名单,正式报世界遗产中心;2008年完成跨国申报文本,2009年迎接国际专业评估,2010年提交世界遗产委员会34届会议审议。河南将根据国家文物局的统一部署,力争今年年内完成保护规划的编制,同时加强文物本体保护维修、环境整治及立法保护工作。
二 河南省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2006年河南省承担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试点工作并取得圆满成功。2007年4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后,河南省迅速贯彻,立即开展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并按期进入了田野调查阶段。
领导组织和工作机构健全。2007年6月初,河南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省级文物普查领导小组,随之市、县两级政府也成立了相应组织。各级领导小组均根据工作需要成立了专家组和技术指导组。各省辖市领导小组办公室都配备了3~5名专职业务骨干,159个县(市、区)均成立了文物普查队。
动员充分,工作责任明确。6月14日,河南省政府召开全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动员会议,公布了《河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9月17日,河南省认真组织参加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电视电话会议,河南省委常委、副省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孔玉芳在会上要求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9月27日,河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召开工作汇报会,与各省辖市和部分县(市)签订了《河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目标责任书》。
强化业务培训,及时推进工作。河南省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了《河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手册》,举办了两期省级文物普查培训班,培训各地文物普查技术骨干近300人。在高质量完成各项准备工作之后,河南省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于9月30日起转入了田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