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年01月 |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现代化、城市化、机动化进程的加快,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引发了交通拥堵、尾气污染、能源消耗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当前城市发展急需解决的一项紧迫任务。
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必须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与小汽车相比,公共交通具有人均占用道路资源少、客运量大、节能环保的特点,是集约化的运输方式,同时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为大多数人提供了平等的交通出行权和道路公共资源使用权,体现了社会公正、公平。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把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的组成部分。
北京是一个拥有1500多万人口的特大城市。随着城市机动化进程的加快,至2007年9月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10万辆,而且仍以平均每天1000辆以上的速度增加;小汽车出行比例持续增长,高峰时段市区主要干道基本处于饱和状态,道路交通拥堵严重,交通已成为城市运行管理中十分突出的问题。因此,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十分紧迫。
一 北京交通发展总体战略
2003年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成立之初,就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着手编制《北京交通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制定全市交通规划、交通政策和实施计划的纲领性文件,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城市交通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北京交通问题的症结和发展趋势,确定了交通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战略途径。
(一)北京交通发展形势分析
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城市化和交通机动化三大发展进程依然是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外部条件,而交通战略模式与政策的选择将是决定交通发展走势的内在决定性因素。
1.社会经济形势
随着国民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和交通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未来北京城市交通建设投入将持续稳定增长。全面信息化的进程将深刻影响市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不仅出行量将持续增长,出行结构特征也将发生重大变化。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北京将全面实施新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优化调整城市功能布局,逐步构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特别是加快通州、顺义、亦庄等新城建设,优化调整城市功能布局及空间结构,是改善中心城交通的治本之策。
此外,北京作为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和社会一体化协调发展进程中,其综合服务功能将进一步加强,城市交通综合体系也将发生重大改变。
2.交通需求变化趋势
今后几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年增长率仍会保持在10%左右。预计到2010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380万辆左右。
需求总量大幅度增长。从1986年第一次出行调查以来,全市日出行量年均递增4%,2005年达到2920万人次;一次出行平均行程也由6公里增加到9.3公里;市区机动车出行总量也大幅上升。未来交通出行需求的增长突出表现在出行距离的增长和机动车出行总量的大幅度上升。预计2010年平均一次出行距离将可能达到10公里左右,出行周转量比2003年增加90%。
需求构成明显改变。未来交通需求特征的重大改变主要表现在需求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市民上班和上学的日常通勤出行所占份额由1986年的80%降至2005年的48%,预计2010年,还将会进一步下降。市民对于出行方式、出行路线及出行时机的选择会趋于理性化,同时对交通服务的安全、快捷、舒适、经济及灵活便利方面也会有更高的要求,交通服务的供求关系将变得更加复杂。
3.交通供给预测
近几年来,北京市保持了交通建设的高投入,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为同期GDP的5%以上,比“九五”时期增长了74.8%。轨道交通、城市道路、公路及公共交通等交通基础设施的规模得到了有效扩充,在继续完善快速环路加放射线主要道路网络的基础上,道路集散系统及城区路网加密工作也得到了加强,交通供给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未来几年,这种交通基础设施高投入还将继续。
总之,2010年之前,出行需求总量和中心城建设投资规模的增长趋势较为稳定,而出行需求时空分布及出行方式构成的发展趋势则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未来中心城交通状况的改善关键在于城市功能布局、交通发展模式、系统整合和政策调整的力度。
(二)北京交通发展战略
1.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