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年10月 |
学位和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也是我国学历层次的最高级别。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支撑力量。妇女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参与力量,这个层次的妇女教育发展的状况,将客观反映我国妇女社会地位和我国教育的发达程度。因此,如何根据新时代的要求,在普遍提高女性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上,大力培养有创新能力、有人格魅力和较高文化修养的高层次女性专门人才,是中国妇女教育和妇女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妇女运动事业的推进,中国妇女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妇女参与高等教育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使妇女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有更多职业发展与提升的机会。那么,这一时期妇女接受研究生教育的状况怎样,发展趋势如何,取得了哪些经验,还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深入分析这个时期我国妇女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我国学历层次最高级别的教育发展状况,分析其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将成为分析我国妇女教育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项事业对高层次妇女人才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大力发展与完善妇女的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对于实现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 改革开放30年妇女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总况
(一)1979~1993年妇女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情况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科学事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并开始培养研究生。但在“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到严重的破坏与摧残,使初创的研究生制度中断,造成师资和科技队伍青黄不接。粉碎“四人帮”后,在邓小平同志的指示下,我国于1977年10月恢复研究生制度。1978年开始招生。198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并于1981年1月1日开始实行。
建立学位,是发展我国教育和科学事业的一项重要立法,是适应我国四化建设需要的一项重要措施,对培养和选拔科学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而我们能够自己培养博士和硕士,则标志着我国教育的独立和教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因此,学位制度的建立被认为“是中国教育史和科技发展史上一件大事,是我国解放以后的创举”。1981年,国务院又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自此研究生教育开始向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才真正地发展壮大起来。
1982年,我国开始授予硕士学位。获得硕士学位的两批学生分别是1977年和1978年入学、1982年春季和夏季的毕业生。1982年授予硕士学位8665人,其中,男硕士7835人,占90.4%;女硕士830人,占9.6%。
同年,我国开始招收首批博士学位研究生。至1985年4月,42个授予单位共授予博士学位157人,其中男博士149人,占94.9%;女博士8人,占5.1%。
1983年,全国217个授予单位授予硕士学位3548人,其中男硕士3022人,占85.2%;女硕士526人,占14.8%。
1984年,全国240个授予单位授予硕士学位7699人,其中男硕士6702人,占87.1%;女硕士997人,占12.9%。至1984年底,全国425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共授予硕士学位25685人,其中男硕士22550人,占87.7%;女硕士3135人,占12.2%(详见表1)。
1985年下半年至1986年上半年,首次进行在职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试点工作。首批在职授予学位的研究生中,硕士158人,博士8人。
表1 1982~1984年硕士学位性别构成
1985年以后,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进入稳步发展时期,女性研究生教育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皆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女研究生的招生人数、在学人数和毕业人数等多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与增长,所占的比重也不断增加(参见表2、表3)。从表中可以发现,女性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比例从80年代初低于10%,上升到90年代初的14.3%,上升了近5个百分点;女性博士研究生的在学比例从1987年的8.8%上升为1993年的12.4%;女性博士研究生的毕业比例更是从80年代初的5.1%,上升到90年代初的10.2%,上升了5个百分点;1993年,我国共有0.29万人获得博士学位,其中女博士为0.032万人,占11%。到1993年底,我国共有1149名女性获得博士学位,她们已经成为科研、教学、技术及各条战线的骨干。
表2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女性研究生性别构成情况
表2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