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年02月 |
奥运会与旅游业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届奥运会都将吸引旅游者作为目标利益。奥运旅游是一种规模巨大、内容独特的国际旅游活动,影响奥运旅游发展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从历届奥运旅游效应的总体来看,奥运会对举办地旅游业存在着潜在的促进作用,但这种潜在的促进作用到底能发挥多大的效果,则是因时而异、因地而异。
奥运会对举办城市、举办国乃至周边国家旅游业的影响,在“前奥运”阶段、“中奥运”阶段和“后奥运”阶段不尽相同。其中,对旅游业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后奥运阶段。例如,1988年汉城奥运会,在奥运年接待的入境旅游者增长6.3%,会后两年分别增长16.4%和13.5%。随后的几届奥运会也都体现了这一规律。[1]
2001年,北京获得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举办权,奥运会便成为中国民众的关注热点之一。政府相继以奥运会的名义举办了一系列的旅游推介活动,奥运旅游的理念深入人心。目前,北京奥运会已经圆满落幕,奥运会的举办给北京旅游业带来了诸多影响,同时,北京旅游业也面临能不能适应以及怎样适应新的环境,如何进行战略性调整,以期更好适应奥运会所带来的机遇的挑战。本文以往届奥运会举办城市后奥运时期旅游业的发展为参照,分析奥运会对北京旅游业的影响。
一 2008年北京旅游业运行概况
(一)宏观环境概述
在奥运因素作用下,北京市2007年游客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2008~2010年,还将以10%的速度递增。同时,也刺激了国内旅游和北京市民出游的增长,2005~2008年,年均增长率约为5%;2009~2010年的年均增长率仍为5%。据测算,北京市入境旅游者2008年将达到470万人次,2009年和2010年仍将保持这一水平;外省市来京游客2008年将达到9100万人次,2010年将达到1.03亿人次;北京市民在京游人数2008年为49万人次,2010年将达到54万人次。随着游客数量的激增,北京市旅游从业人员规模将明显扩大。[2]
2008年是中国旅游业发展30年以来形势异常严峻的一年。全球政治经济的影响,特别是金融风暴的影响已经全面波及旅游业。欧洲旅游市场动荡,英国一些大型旅游集团破产,使几百万人的出游受到影响。北美地区的航空公司全面萎缩,酒店房价大幅下降,旅行社的经营面临困境。此外,日韩市场也有所收缩。而对于国内的影响从2008年初就已经开始,入境旅游全面下滑。国内旅游从时间上来看,则出现了阶段性下滑的局面。全国旅游业有1/3的省份有所增长,1/3的省份与上年持平,1/3的省份有所下降。北京旅游业的相关指标均比2007年同期有所下降。2008年十一“黄金周”,压抑了9个月的旅游需求得到全面释放,但过了十一就到了旅游业传统的淡季,可见2008年的旅游形势不容乐观。
(二)入境游客分析
1.总体分析
根据北京市旅游局公布的数据,累计到2008年10月底,全市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325.9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减少11.2%。其中接待外国人289.8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减少10.1%;香港同胞23.2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减少10.7%;澳门同胞0.9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56.9%;台湾同胞12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减少34.1%。[3]
截止到2008年10月底,亚洲游客比上年同期减少17.6%;美洲游客比上年同期减少5.6%;欧洲游客比上年同期减少5.3%;大洋洲游客比上年同期减少10.5%;非洲游客比上年同期减少19%。[4]
从2008年1~10月北京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的数量来看(见图1),接待量出现了明显的波动性变化。其中,4月、8月、10月的接待量分别为38.5万人、38.9万人、39.8万人,达到了年中的几个高点。4月和10月游客数量明显增加的原因,一是这两个月份处在比较适合旅游的春秋季节,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旺季。二是受到“五一”、“十一”假期的带动,各旅游景点以及旅行社纷纷推出一些特色项目或者促销活动,吸引了众多旅游者。而8月旅游者的数量比7月有了显著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奥运会的影响。
图1 2008年1~10月北京市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数量
2.历年数据比较
根据北京市旅游局提供的数据,对2001~2008年10月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数量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就一般状况而言(除2003年“非典”带来的特殊影响外),全年的接待量在年初和年底处在低点,在4月和10月处在高点(见图2)。与往年相比,2008年虽然是奥运年,人们对旅游的期待非常高,但是从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的数量来看,接待量整体上与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