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年02月 |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博物馆是北京公共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首都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和依托。
北京有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截至目前,北京共有注册登记的博物馆145家,全市博物馆共收藏各类文物及标本330.56万件套,其中经过鉴定的一级文物为1.5万件套,二级文物约61万件套,每年推出固定展览200余项,临时展览400余项,接待观众3000多万人次,博物馆对北京旅游产业的贡献率逐年提高,已经成为北京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撑之一。
一 北京博物馆文化旅游资源现状
北京市博物馆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质量高,具有区位优势。
(一)资源丰富,质量高
北京的博物馆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如图1和图2所示[1]。
图1 北京博物馆的数量发展
图2 国家级博物馆在全国分布状况
从全国博物馆总体分布来看,北京市博物馆数量在北方城市中居首位,居全国第二,而国家级博物馆的数量遥遥领先于山西、陕西、上海、江苏、江西、湖北、福建等著名经济文化地区,居全国首位。因此,北京博物馆资源的等级高,具备吸引游客的条件。
(二)分布集中,区位条件优越
北京市博物馆的分布较为集中,约60%的博物馆分布在人口稠密的东城、西城、海淀、朝阳四区(见图3~图6),其中博物馆在东城区和西城区大致呈均匀分布,在海淀区集中于南部,在朝阳区集中于西部,这与北京文化重点区域的分布是一致的。博物馆的交通便利,多位于环线与主要公路的两侧,可达性好,周边服务设施健全,有利于创造良好的休闲环境和满足参观者的多样化休闲需求。
图3 东城24个博物馆分布
图4 西城18个博物馆分布
图5 海淀20个博物馆分布
图6 朝阳14个博物馆分布
二 品牌效应明显,客源丰富且类型多样
北京除拥有1300多万文化层次较高的常住人口外,还有大量的国内外游客,为博物馆休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客源条件。课题组对2006年第一季度北京部分博物馆旅游的调研数据表明,博物馆由于规模、主题、区位、知名度等方面的不同,对参观者的吸引力不同,如表1所示。
表1 博物馆品牌效应
从总体趋势上看,参观者的数量与博物馆知名度有密切的关系,博物馆资源品牌效应明显。
在博物馆文化旅游中,外地游客以团体形式出现,本地居民多为散客,客源特点与博物馆类型有关。国际游客主要集中在故宫、长城、十三陵等国际知名的博物馆,如故宫每年约有160多万国际游客。恭王府的游客中85%为外省市游客。中国地质博物馆和中国科技馆很大一部分游客来自中小学校的学生。中国美术馆游客基本来自北京当地。徐悲鸿纪念馆的旅游团队参观较少,一般都是散客,且主要以学生和老年人为主,学生之中又以艺术专业大学生尤为居多,主要为了观摩学习,偶尔有外宾来访,皆为绘画艺术爱好者。麋鹿苑博物馆、历代帝王庙等知名度较小,主要是附近居民在此休闲。
由于北京博物馆类型多样化,因此客源特征也呈多样化,涉及国外游客、国内游客及多种职业背景人群,如:学生、军人、工人、教师等。客源总体集中在学生群体,北京目前免费开放的33个博物馆都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博物馆提高本国国民文化素质的主要目标。但是学生的参观行为多在校方或家长的要求下完成,缺乏自主参观的积极性。
三 有效的政策与财政支持
在奥运会前后,北京的博物馆累计投资上亿元,向社会推出了405项固定展览和临时陈列,为弘扬民族文化、营造人文奥运氛围和传播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从2008年7月20日到10月8日,北京的博物馆共接待观众400多万人次,为诠释北京人文奥运理念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为落实北京市委和市政府的《人文奥运行动计划实施意见》和由北京市文物局拟定并经市政府批复的《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的有关要求,北京市文物局主办并推出“双两百”展览展示活动计划,积极开展奥运“文化建设推进工程”,加大对重点新馆建设、现有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的投资规模和支持力度,如表2所示。
表2 2007~2008年重点博物馆资金投入情况
四 博物馆文化旅游发展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一)博物馆文化旅游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博物馆文化旅游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归结起来体现在三个方面。
1.北京博物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