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从武汉城市圈到长江中游城市群

    作者:秦尊文 出版时间:2009年04月
    摘要:

    本文根据城市群裂变与聚变的原理,研究湘鄂赣三个相邻城市群的整合,并探讨长江中游大城市群建立的可能性及发展前景。

    Abstract: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the principle of fission and fusion in megalopolis,study of the three neighboring cities of Hunan,Hubei,Jiangxi group integration,and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megaloolis and its development prospect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mega.

    任何一个城市群的发展,都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武汉城市圈也不例外。这里根据城市群裂变与聚变的原理,以长江中游三省为例,探讨省际城市群之间的融合,并展望长江中游大城市群的建立与发展前景。

    一 城市群的裂变与聚变

    (一)城市群的裂变

    城市群在形成的过程中,核心城市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经历了极化阶段以后,城市群区域的地域结构进入了相对稳定期。城市群地域结构的更大的转换取决于城市群边缘地区新极的产生过程,这就是城市群裂变过程,即“二次极化”(见图1)。

    图1 城市群的裂变过程

    由于城市群区综合交通网的发展特别是城市群边缘地区与核心地区快速综合交通走廊的建立,城市群边缘地区产生新的增长极。新的增长极的极化作用导致城市群边缘地区地域结构的重组,形成新的城市组群,城市群地域结构产生了根本的变化。当然,新的城市组群的产生也是在城市群核心城市的极化作用的宏观背景之下进行的,深深地打上了城市群核心城市影响的烙印。[1]城市群的裂变不一定是原单一城市群中核心城市实力的衰退,往往是原核心城市仍在迅速发展,而原边缘城市实力以更快速度增长从而形成新的“势力范围”,当然这个范围很可能仍在老牌核心城市更大的“势力范围”内。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大城市群内,就包含有南京都市圈等中小城市群。

    (二)城市群的聚变

    在存在城市群裂变的同时,更存在着城市群的聚变的情形。这可能更代表城市群的一种发展趋势。在我国,京津唐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存在着聚变为一个城市群的趋向;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昌九城市带这三个城市群,也有整合为一个城市群的可能。这里,我们以三个城市群为例来研究城市群的聚变模型。

    在图2中,共有三个相邻的城市群,它们相互独立,自成一体。A、B、C这三个城市群各自有完整的立体网络,从图2中可以看到A下面有一个六边形底座,而A与六边形底座共同构成一个立体锥形;另外的B、C两个城市群的情况也一样。不过,在两个城市群之间还有一些孤立的城镇尚未融合到相邻城市群中去,如在A、B间的a,在A、C间的d。

    图2 三个邻近城市群各自的网络体系

    图3显示了这三个城市群是如何整合为一个城市群的:

    图3 三个邻近城市群整合为一个新的大城市群

    (1)有一个核心城市(A)在这三个相邻城市群中率先崛起,实力超出另外两个城市群核心城市(B、C)较多,从而成为“三合一”城市群的首位城市。

    (2)三个核心城市(A、B、C)社会经济联系加深,图3中在A、B、C之间用双箭头表示三者之间的联系,而在图2中A、B、C之间则没有线条连接。

    (3)原城市群之间的孤立城市成为新城市群联系的桥梁,融入城市群中接受核心城市(含首位城市)的辐射,如图3中的a与A、B都有双箭头连接,d与A、C也都有双箭头连接。

    (4)核心城市超出原自身“势力范围”而与其他核心城市的“势力范围”发生密切联系,如图3中的B与b、C与c(用双箭头连接)。至此,一个新的大城市群就出现了。

    如果说,城市群的裂变不一定是大城市群解体,那么,城市群的聚变就更不一定意味着原小城市群的消亡。在图3中,B、C两个核心城市的“底座”仍然存在,其小城市群的网络体系仍然可以保留,只不过是嵌套在一个大的城市群下面。

    二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整合条件

    (一)相邻城市群辐射层的重叠

    在相邻的几个城市群中,往往存在其核心城市的辐射范围部分重合的可能。武汉城市圈辐射层的范围,南至长沙,北抵郑州,东到南昌、合肥,西接宜昌、襄樊,与长株潭城市群、昌九城市群的辐射层大部重合;而长株潭城市群的辐射层,向北包括了湖北南部,向东则包括了江西西部,而这些地区也分别是武汉城市圈和昌九城市带的辐射层;昌九城市带的辐射层则覆盖了湖北东南部,影响到了湖南东北部。可以看出,这三个城市群的辐射层相互之间有部分重叠。其实,这种情况在图3中已经得到了反映,其中的a、d就接受相邻两个城市A、B的辐射。不过,三个城市圈的辐射层的重叠不是对等的,武汉城市圈辐射层半径在300公里以上,而长株潭城市群、昌九城市带的辐射层半径大约在200公里、甚至150公里以内。

    相邻城市群辐射层的重叠,是客观存在的。正是因为有这种重叠,使得相邻城市群的融合发展成为一种必然,并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