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武汉城市圈产业比较优势的实证研究

    作者:吴传清 孙智君 周志平 施思 出版时间:2009年04月
    摘要:

    城市间分工协作机制的形成是城市圈发展成熟的显著特征,而确定城市比较优势产业是促进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的首要问题。在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北省优势产业进行测定、识别的基础上,测度分析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的产业比较优势,就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的产业定位、发展方向及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路径提出政策建议。

    Abstract:

    It’s the prominent feature of the development mature in Urban Agglomeration that build the inter city cooperation mechanism,and to definition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urban industrial is the main problems in promote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industrial division.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the industrial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Wuhan urban agglomeration basis on use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o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the dominant industries in Hubei Province,and Put forwar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n the city industrial position and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division of labor between urban in Wuhan urban agglomeration.

    一 引言

    要促进生产要素在城市间的有序流动,必须建立合理的分工协作机制。城市间分工协作机制的形成是城市圈发展成熟的显著特征。武汉城市圈中心城市首位度高,城市间发展断层明显,没有形成合理的梯度结构,因此,从武汉及周边城市的发展历史和现实条件来看,构建城市圈区域内产业分工协作机制,促进各城市的产业错位发展尤显重要和迫切。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产业比较优势是构筑区域产业分工协作体系的基础。因此,在推进武汉城市圈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武汉城市圈各城市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产业比较优势,根据本城市产业水平、资源禀赋和发展目标积极开展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从而实现武汉城市圈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武汉城市圈的产业分工协作及一体化发展,对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推动武汉城市圈各城市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二 产业比较优势的测定方法

    1.区域产业优势的主成分分析法

    产业优势的分析涉及多因素评价。运用多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单项指标的局限性,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但众多指标中部分指标又彼此相关,且人为地确定权重及简单的加权合成,易造成对某一因素过高或过低的估计,导致评价结果不能完全反映产业评价的真实情况。

    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将较多的指标尽可能压缩、降维并尽可能多地反映原始资料信息的综合评价方法。这种方法可避免人为确定权重系数带来的主观性缺陷,消除评价指标间的相关影响,减少指标选择的工作量。因此,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方法

    2.区域产业比较优势的区位商分析法

    区位商(Location Quotient)是一种常用的区域产业比较优势评价方法。区位商作为衡量区域产业专业化程度的数量指标,表明在区域分工中某一种产品或产业的生产或发展的专业化水平。区位商(又称区域专业化率)是指某区域某种产业或产品生产在全国(全省)该产业或产品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与该地区某项指标(产业或产品、人口等)占全国(全省)该项指标比重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区位商=区域某产业增加值占本区域GDP的比重/全国同类产业增加值占全国GDP比重

    =(区域某产业增加值/本区域GDP)/(全国同类产业增加值/全国GDP)

    一般而言,区位商大于1,表明该产业在该区域专业化程度超过全国,是区域专业化产业,该产业具有比较优势,该区域一般是产品的输出区;反之,区位商小于1,则为区域非专业化产业部门,在全国同类产业竞争中不具有优势,处于比较劣势,该区域一般是产品的输入区;当区位商等于1时,表明该区域该产业处于均势,或表明该产业的优势尚不明显。

    三 研究思路、样本数据和计算说明

    武汉城市圈是以武汉为中心,由武汉及其周边100公里范围以内的8个城市(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构成的区域经济联合体(简称“1+8”),是湖北省人口、产业、城市最为密集的区域。因此,对武汉城市圈产业比较优势的考察必须置于湖北省产业比较优势分析的大背景下进行。本项研究以湖北省产业比较优势的测度及优势产业识别为基础,重点评价分析武汉城市圈“1+8”城市的产业比较优势,探讨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的产业发展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

    就武汉城市圈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而言,整体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因此,本项研究侧重于工业各行业比较优势的实证研究。

    本项研究选取《湖北统计年鉴2007》提供的湖北省2006年制造业、采矿业等行业的截面数据作为样本数据,以39个工业行业为研究对象,通过主成分分析,测定湖北省优势产业。

    本项研究选取武汉城市圈“1+8”城市,湖北省和全国制造业、采矿业等行业的截面数据,以39个工业行业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武汉城市圈“1+8”城市、湖北省2006年39个工业行业的区位商,样本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2007》、《湖北统计年鉴2007》、“1+8”各城市统计年鉴提供的2006年数据。

    四 计算结果及数据分析

    (一)湖北省优势产业的识别

    1.指标的选取

    根据经济数据的可取性以及指标的可比性,在充分考虑科学性、可能性和适用性的基础上,从衡量产业发展水平的众多指标体系中筛选11个指标(见表1)。评价总体为湖北省工业部门39个产业,每个样本测得X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