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年08月 |
资金是城市群发展的血液,在实现这一血液行为的社会投融资过程中,各投融资利益群体面临着不断变化的投融资体制环境,只能通过投融资行为方式的适应性调整以取得最大利润化结果,从而不断产生出创新性金融行为。金融创新中的金融制度变革本身是投融资体制变革的内容,金融创新又推动投融资体制通过变革来适应金融创新,并通过体制变革防范金融创新带来的创新性风险。因此,金融创新既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一个方面,又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一种动力。
一 长株潭城市群投融资发展现状
1.投资总量和投向结构
长株潭城市群经济是较为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投资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投资总量上看,2007年,长株潭三市投资率分别为56.5%、42.2%和45.3%。三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达到1428.74亿元、288.66亿元和264.24亿元,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1310.0亿元、254.54亿元和225.82亿元。
从以投资的行业结构所反映的投向结构看,2007年城市群各行业投资额在全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列前五位的分别是制造业(27.06%)、房地产业(24.3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1.0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8.77%)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8.35%),占比列后五位的分别是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0.19%)、金融业(0.20%)、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0.37%)、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0.78%)和建筑业(0.81%)。
2.投资主体和资金来源
投资主体指的是投资的经济类型组织。在我国,现有的投融资体制由计划经济时代的单一的国有经济投融资模式通过渐近式改革形成,呈现出多种经济类型组织共同投资的体制特征。因此,分析某一经济体的投资主体结构是重要的,它通过表征经济体的投资组织结构特征来反映经济体投资的市场化程度。一般说,市场化程度越高,私人经济投资比重越高。相反,市场化程度越低,国有经济投资比重越高。
表1反映了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固定资产投资主体的结构。在长株潭城市群固定资产投资中,来源于股份制经济组织的投资比重占43.51%,居第一位,反映出股份制经济组织是长株潭城市群微观经济主体。来源于国有经济组织的投资比重占28.86%、个体经济组织投资比重占17.72%,占比值分别居第二、三位。由于股份制经济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国资控股或参股,因此长株潭城市群中国有经济比重应是相当大的。而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商投资比重相对较小,二者投资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分别为3.23%和2.65%。资金来源反映融资的状况。表2列出了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按资金的来源分的结构。其中,自筹资金占比为67.06%,国内贷款占比10.77%,国家预算内资金占比3.30%,利用外资1.50%。上述资金外的其他资金占比17.38%。
表1 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主体结构
表2 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按资金来源分结构
二 长株潭城市群投融资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投入总量相对不足
表3反映了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与全国及京津沪三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较情况。从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来看,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43万元,同期该指标值全国为1.04,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3倍,反映了长株潭城市群投资水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长株潭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仅为北京的62%,天津的71%和上海的63%。
表3 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与全国及京津沪三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较
从未来发展对投融资需求看,根据新修订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的规划目标:到2010年,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共建共享的综合基础设施框架体系初步形成,以湘江为重点的流域综合治理和保护模式基本建立,以清水塘、竹埠港为重点的循环经济发展初见成效,长株潭与周边岳阳、衡阳、常德、益阳、娄底等市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人均GDP超过3.8万元,总人口达到1450万人,城市化水平高于60%。中期目标:到2015年,试验区建设纵深推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业优化等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初步形成。人均GDP达到6.7万元,总人口1600万人,城市化水平高于70%,生产总值能耗比2007年降低35%,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93%以上,饮用水源达标率为98%、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