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年01月 |
一 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河南省城市经济取得快速发展,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全省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全省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但是,与发达地区和城市相比,河南省城市经济依然存在着总量和结构方面的问题,18个省辖市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差距较为明显。对近年来河南省18个省辖市经济增长态势进行比较分析,总结经济增长态势良好城市的发展经验,找出相对落后城市的差距,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进一步促进全省城市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对省辖市经济增长态势做出客观准确的比较判断,本文中省辖市特指省辖市市区,不含所辖县(市)。此外,考虑到统计数据的可获取性和指标的可比性,本文拟从经济发展综合实力、产业结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方面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2003~2005年的经济增长态势进行比较分析。
本文所有数据均从2004~2009年《河南统计年鉴》中获取或计算所得。其中,2003~2007年各省辖市(济源市除外)地区生产总值、地区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数据从相关年份《河南统计年鉴》省辖市市区社会经济主要指标中获得;2003~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相关年份各省辖市总数据扣除所辖县(市)数据所得。由于《2009年河南统计年鉴》缺乏省辖市市区社会经济主要指标,2008年所有数据(城乡居民收入除外)由各省辖市总数据扣除所辖县(市)数据后进行相关计算所得。由于各省辖市城乡居民收入的数据缺乏,2003~2008年城乡居民收入采用整个省辖市的数据,基本上能够反映出省辖市的居民收入状况及增长态势。济源市作为单独的省直管市,其所有数据均为整个省辖市的数据。此外,本文中有关增长速度的计算均没有考虑物价因素。
二 经济发展综合实力比较
1.经济总量及增长速度比较
2003年以来,河南省18个省辖市经济均取得了较快发展,经济总量均有较大幅度提升。从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地区生产总值来看,2008年,18个省辖市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514.47亿元,占全省的30.0%。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00亿元的城市有6个,最高的是郑州市,超过千亿元,达到1276.31亿元;其次是洛阳市,达到663.17亿元;再次是平顶山市、南阳市、漯河市和安阳市,分别达到374.34亿元、344.42亿元、323.02亿元和301.42亿元。地区生产总值最少的是周口市和三门峡市,均低于百亿元,分别为88.94亿元和79.50亿元。最高的郑州市是居第二位的洛阳市的1.9倍,是居末位的三门峡市的16.1倍。而在2003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00亿的城市只有2个,其中郑州市为530.08亿元,洛阳市为318.3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最少的三门峡市仅为38.87亿元。最高的郑州市是居第二位的洛阳市的1.7倍,是居末位的三门峡市的13.6倍。详见表1、图1。
表1 2003~2008年河南省辖市地区生产总值比较
图1 2003~2008年河南省辖市地区生产总值
从GDP增长速度来看,2003~2008年,18个省辖市GDP年均增长18.6%,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GDP年均增长速度最快的是漯河市,达到了38.8%,这与2004年郾城县划为漯河市区有关;其次是济源市、平顶山市和鹤壁市,GDP年均增长速度均超过20%,分别达到了25.1%、23.1%和23.0%;安阳市、濮阳市、许昌市和南阳市等增长速度较慢,均低于15%,分别为13.7%、14.1%、14.3%和14.6%。由此可以看出,2003~2008年,18个省辖市的经济总量均得到较快提升,但是总体水平还较低,占全省的比重有所下降,且省辖市之间发展不平衡。郑州市一枝独秀,GDP远远超出居第二位的洛阳市,反映出河南大城市较少,大部分城市为中小城市,城市经济实力还较弱。同时,2003~2008年郑州市的GDP与居第二位的洛阳市,以及居末位三门峡市GDP的相差倍数均有增加,表明省辖市之间GDP差距进一步拉大。
2.经济发展水平比较
人均GDP是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从人均GDP绝对值来看,2008年,18个省辖市中,人均GDP最高的是郑州市,超过5万元,达到51052元;其次是濮阳市、洛阳市、济源市和平顶山市,均超过了4万元,分别达到49333元、42785元、42404元和40252元;人均GDP最低的是周口市、开封市、信阳市和商丘市,均不足2万元,分别为19764元、19319元、16022元和13749元。从人均GDP增长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