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年07月 |
一 上海市残疾人事业的社会背景
国家统计局始于2006年4月1日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在2007年5月29日发布第二号调查公报,公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残疾人口数量和全国残疾人口性别、年龄、残疾等级构成及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情况。公报认为,与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相比,残疾人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生存和发展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调查表明,残疾人受教育水平和文化程度比1987年有较大幅度提高,相当数量的残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六成多学龄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调查数据同时表明,我国残疾人口规模大,社会面临的伤残风险增加,残疾人口进入快速增长时期。截至2006年4月1日,全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4%,与1987年的4.9%相比,比例也有上升,相对世界5亿多名残疾人来说,8296万人的数字是极为庞大的,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残疾人增加了2365万人,占到新增残疾人数量的75.5%。各类残疾人的人数及各占残疾人总人数的比重分别是:视力残疾1233万人,占14.86%;听力残疾2004万人,占24.16%;言语残疾127万人,占1.53%;肢体残疾2412万人,占29.07%;智力残疾554万人,占6.68%;精神残疾614万人,占7.40%;多重残疾1352万人,占16.30%。随着寿命的延长,人口的伤残期延长,残疾发生风险也在逐步增大。而残疾人家庭收入低,贫困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截至2006年4月1日,中国有残疾人的家庭户共7050万户,占全国家庭户总户数的17.80%。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目前,在这8296万名残疾人当中,有康复需求者仅有30%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距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有很大差距,任务十分艰巨。上海市提出了2012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二 上海市残疾人基本情况
在2006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普查中,上海市各区县抽取88个乡(镇、街道),共176个调查小区,平均每个调查小区420人左右。共调查了28032户、73864人,调查的抽样比约为4.15‰。入户见面6632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89.79%;按照《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筛查方法》,7岁以上疑似残疾人筛出率为12.48%,疑似残疾人检查率达到99.98%。
根据调查初步汇总,被调查户中有残疾人的家庭共3519户,确定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和多重残疾共3910人。其中,视力残疾655人,听力残疾1077人,言语残疾46人,肢体残疾1131人,智力残疾269人,精神残疾314人,多重残疾418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残疾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5.29%,各类残疾人的人数及各占残疾人总人数的比重分别是:视力残疾15.8万人,占16.77%;听力残疾25.9万人,占27.49%;言语残疾1.1万人,占1.17%;肢体残疾27.2万人,占28.88%;智力残疾6.5万人,占6.90%;精神残疾7.6万人,占8.07%;多重残疾10.1万人,占10.72%。[1]
上海市残疾人事业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2008年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参展协议》,正式确定上海世博会期间,世博园区内将设立名为“生命·阳光馆”的世博会残疾人馆,该展馆主题是“平等·参与·共享”,主题口号是“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个残疾人的心灵”。展馆将充分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注重残疾人的参与和互动,使残疾人在参展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启迪和对城市美好生活的憧憬。通过这扇窗口,将向世界展示我国社会的文明进步和人权保障取得的辉煌成就;将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改变和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与偏见,动员社会宣传残疾人事业。世博会结束后,此馆将移入特奥纪念馆中永久保留。
但是,残疾人在社会生活中仍处于弱势,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一半。调查数据还表明,残疾人的基本需求与已经提供的服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残疾人曾接受过医疗服务与医疗救助、贫困救助与扶持、康复训练与服务和辅助器具配备服务的比例不高。这些数据给中国残疾人的社会工作事业带来了诸多问题和挑战,我国的残疾人社会事业任重而道远。
三 上海残疾人事业发展现状
(一)残疾人康复事业
残疾人康复工作是残疾人事业的核心,我国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方面的工作现状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