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年03月 |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与稳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为稳定粮食生产,国家近年来加大了粮食、农机和良种补贴力度,实施粮食最低保护价,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但是,粮食价格仍然偏低,导致种粮收益不佳,影响到粮食生产稳定与粮食战略安全,所以,稳步提高粮食价格势在必行。
一 粮食价格的比较分析
客观地看,近年来粮食价格有了一定幅度增长,但仍然明显偏低。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对2009年全省粮食生产成本进行了专题调查。结果表明:按照平均收购价1.7元/公斤计算,小麦亩均收入657.9元,扣除总成本590.8元(其中,物质费用177.6元,生产服务费用113.8元,人工成本169.7元,土地成本129.7元),再加上种粮补贴35元,则种植每亩小麦的平均净收益为102.1元。秋季作物以2008年玉米为例,扣除生产成本每亩收益为238.8元,加上每亩40.9元的种粮补贴,每亩玉米收益为279.7元。依照以上调查结果,按目前农民户均承包5亩耕地计算,一个劳动力一年的种粮收入约为1909元,加上其他经济作物收入,也不过3000元左右,与外出打工年收入10000元左右相比,外出打工收入几乎是在家种粮收入的3倍多。此外,种粮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风调雨顺收成有保障,遇到自然灾害,投工投劳增加,收益反而打折扣。因此,与外出打工相比,种粮不划算,依靠种植粮食很难大幅增加收入。
从国际市场粮价与国内市场比较看,自2006年以来,国际市场粮价大幅上涨,国际国内市场价格差异明显。2007年国际市场小麦上涨120%,国内上涨5.5%;2008年上半年国际大米价格最高上涨超过1美元/公斤,国际国内相差3倍左右。2009年5月,国内普通麦价格为1.872元/公斤,优质麦价格为1.988元/公斤。同期,国际小麦价格涨幅加大,创下8个月以来最高价,国内外差价继续扩大。美国墨西哥湾硬红冬麦到岸税后价约为2.571元/公斤,比同期国内优质麦运到南方销区的批发价每公斤高0.333元。我国主销区标一晚籼米的批发价为每公斤2.78元。同期泰米到岸税后价为3.767元/公斤,比我国大米价格高35.5%。我国南方港口美国玉米平均到岸税后价1.89元/公斤,同期国内玉米平均价格为1.702元/公斤,国外玉米比国内玉米价格高出0.188元/公斤。相比之下,我们的粮价处于世界粮食价格的低水平。
从农民收入构成来看,现阶段农民增收主要来源于外出打工收入和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以目前的粮食价格,单纯依靠种植粮食还不能解决农民满足口粮需要之外的生计问题。而且,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1992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608.03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588.4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当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6.59%;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当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5.5%;2007年相当于33.56%。在目前城市化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还需要渐进实现,大量的农民仍需要以种植粮食为基本生活来源的情况下,种粮农民收益偏低,收入很难有较快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就不可能有根本性改变。收入分配的差距,必然导致工农差距和城乡差距,占河南全省人口60%以上的乡村人口收入偏低,使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经济政策面临困境。
尽管这几年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粮食价格也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但农用生产资料价格涨幅更大。据统计,2007年以来,在粮食收购价格上涨不过5%的情况下,化肥价格上涨幅度大部分为50%~72%。粮食价格增幅远远赶不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的幅度。粮食价格偏低,是以农业积累支持发展重工业等基础产业和农村支持城市发展政策等历史原因的结果,是长期形成的。确立科学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工业反哺农业政策以来,情况有很大的改变,但长期形成的状况难以一步解决到位,目前,种植粮食收益偏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国家粮食安全是头等重要的政治,对农民而言,调动种粮积极性最直接、最大的鼓励就是粮食能不能卖到好价钱。
综上所述,应该允许粮价适度上涨,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那么现阶段粮价提高到多少为宜?提高粮食价格的标准,应该使一个农民通过种植粮食等农作物一年获得的收入接近于外出打工一年获得的收入,足够支持家庭消费支出,从而使全社会能将种植农作物当做一种就业渠道,而不是像现在农民在相当程度上把种植粮食当做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