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年03月 |
2009年,国际经济危机的蔓延,导致濮阳市经济快速下滑,且在回升的过程中,明显慢于同类城市水平,暴露了濮阳市经济结构的缺陷,为占全市经济绝对优势的工业经济结构提出了挑战,面对危机,如何调整优化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是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问题。
一 濮阳工业经济的特征
濮阳市是随着中原油田的勘探开发而建立的新型石油化工城市。建市以来,濮阳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十五”计划以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以工兴市”发展战略,工业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实力日益壮大。近9年工业增加值累计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7.2%,濮阳经济结构由此得到优化,第一、二、三产业比重由2000年的21.4∶54.6∶24.0演变为2009年的13.8∶66.5∶19.7。全市产业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业已形成,大中型企业如中原乙烯、中原大化、国电公司、同力水泥、龙丰纸业等持续发展,大型民营企业如力诺玻璃、耐火材料、林纸一体化等迅速崛起,使全市经济总量增长从主要由第一产业带动转变为主要由第二产业带动。基本形成了以石化工业为主导,食品、轻纺、造纸、设备制造、玻璃制品、电力等为支柱,内部结构趋于合理、具有较强特色优势的工业体系。
(1)从人均生产总值看,2009年濮阳市GDP初步统计为682亿元,人均为19429元,合2844美元,按照国际通行的工业化阶段划分理论,濮阳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向工业化中期阶段加速推进时期。
(2)从行业分布看,濮阳市是随着中原油田的勘探开发而建立起来的石油化工城市,中原油田占濮阳经济比重很大。2009年中原油田完成工业增加值81.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23.7%。中原油田已度过其勘探开发的鼎盛时期,油气产量呈逐年递减之势,由1988年原油产量最高达722万吨到2009年只有295.3万吨,平均每年递减21.3万吨。油气产量的增减变化左右着濮阳工业经济的发展。
(3)从产业结构看,工业经济过度依赖油气资源,深加工不够。2009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40家,其中油气依赖型企业216家,占33.8%,油气依赖型企业2009年完成工业增加值83.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4.2%,现中原油田处于油气开采的衰退期,油气资源的短缺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濮阳工业经济的发展,一旦衰竭,这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将面临严重危机,也将给濮阳工业和全市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4)从工业内部结构看,濮阳工业以传统产业为主,高耗能产业多,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相对较少,未形成规模效应,还不能支撑濮阳经济。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只有18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2.8%,实现工业增加值也仅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4%。
二 工业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新世纪以来,濮阳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工业经济内部结构不优,增长数量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1.工业企业规模总体偏小
2009年全市拥有工业企业41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只有640家,里面的大中型企业只有52家,企业集团也只有中原大化集团公司1家,其余都是分散经营的小型企业,分布于全部40个行业大类中的30余个,且企业、行业间专业分工协作程度不高,产业集中度和关联度较低,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尚未形成产业链和产业整体的竞争优势。
2.新技术产业相对较少,传统产业改造任务艰巨
从轻工业内部看,濮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企业增加值所占比重高达66.4%,比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企业增加值比重高32.8个百分点,且多为粗放经营企业,长期停留在较低层次上,所具有的资源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从重工业内部看,属于采掘业的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占大头,而加工业大多集约程度不高,技术水平较低,对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产品附加值小。
3.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技术档次低
濮阳市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多为初级产品,加工深度不够,附加值不高。如中原乙烯的生产聚乙烯、聚丙烯、纯苯,中原大化生产的三聚氰胺、过氧化氢、甲醇,濮阳县玻璃电光源基地生产的玻璃管、圣诞灯泡,台前县生产的羽绒等多为待加工原料,而全市没有与之配套的深加工企业,产业链条较短,导致产品竞争力较弱。
4.科技进步缓慢,技术开发投入不够,工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