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年03月 |
近年来,信阳市坚持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推动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并以此为平台,推动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建设,初步形成了以省级、市级综合开发区为龙头,以各县区特色产业基地为骨干的产业集聚区体系,集聚效应凸显。产业集聚区快速调查结果表明,2009年,全市15个省定产业集聚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9.70亿元,在建道路50条、总长92.32公里,建成标准化厂房30.16万平方米,新增建成区面积14.52平方公里;集聚区内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54个,总投资223.93亿元。信阳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产业集聚区逐步成为信阳县域经济的特色、优势和重要支撑,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 信阳产业集聚区基本特征
信阳市产业集聚区从本世纪初开始规划建设,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部分初具规模,明港产业集聚区等15个产业集聚区获得省政府正式审批,已成为信阳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活力源泉。
1.空间分布特征:集聚区个数较多与区域分布不均衡并存
据调查资料显示,截止到2009年底,全市首批通过省政府认定的产业集聚区共有15家,占全省8.6%,居全省第二,仅低于洛阳市(17家)。
信阳15个首批通过省政府审批的产业集聚区在十县区分布不平衡,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和资源丰富的信阳市周围最多,包括信阳市产业集聚区(含羊山新区和信阳工业城)、信阳市平桥区产业集聚区、信阳市上天梯产业集聚区、信阳明港产业集聚区共4个。固始县(固始县产业集聚区、固始县史河湾产业集聚区)和潢川县(潢川县产业集聚区、潢川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各2个,其余各县区均1个。
商城县鲇鱼山工业园区和商城县双椿铺工业园区目前正在申报全省第二批产业集聚区。
2.经济效益特征:产业集聚区是信阳主导产业的聚集地,产业聚集效果明显
信阳产业集聚区总收入为623.88亿元。在15个产业集聚区中企业(单位)总收入最高的是信阳明港产业集聚区,企业(单位)总收入达114.95亿元,企业(单位)总收入过50亿元的还有潢川县产业集聚区(81.83亿元)、潢川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区(70.14亿元)和罗山县产业集聚区(53.70亿元),这4个产业集聚区已初具规模并逐步进入发展的黄金期,其他产业集聚区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见表1)。
表1 2009年信阳市各产业集聚区基本情况
全市15个产业集聚区产业主要集中在金属冶炼、农副食品加工、医药制造、建材、电力、机械等行业,尤其是信阳明港产业集聚区,主要是黑色金属冶炼及钢压延加工业,该行业收入占集聚区收入的80%以上,形成了产业集群,带动了建材、以制氧为主的化学原料等产业的发展。潢川县产业集聚区以华英集团为依托,以“公司+农户”为经营模式,形成了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产业集群,并带动了羽毛(绒)、工艺品等下游产业的发展壮大。
3.社会效益特征:产业集聚区成为创业和扩大就业的重要载体
全市15个产业集聚区共有企业单位数1209个(包括企业和和行政管理法人单位),其中单位数最多的信阳市产业集聚区(包括信阳工业城和羊山新区)有215个企业(单位),企业单位数排名第二、三的是潢川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区(138个)和上天梯产业集聚区(125个),前三名的企业数分别占全市产业集聚区企业(单位)总数的17.8%、11.4%和10.3%。
全市15个产业集聚区解决了18万人的劳动就业问题,占全市从业人员总数的3.7%。其中固始县产业集聚区解决就业25036人,商城产业集聚区解决就业21577人,信阳市产业集聚区解决就业15469人。产业集聚区在安置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规模集中度特征:前三位占据全部产业集聚区规模总量的四成
为了对信阳15个产业集聚区进行更深层次的定量分析,我们依据国际惯用的功效系数法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从评价的结果来看,综合指数排前三名的信阳市产业集聚区、信阳明港产业集聚区和信阳市平桥区产业集聚区的共同特征是:规划面积大、基础设施完善、企业收入和国家税收高,并且有大企业集团入驻。这三个产业集聚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占15个产业集聚区的四成左右:规划面积10956万平方米,建成面积5062万平方米,企业收入23.83亿元,固定资产合计151.71亿元,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2.62亿元,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