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济源市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思路

    作者:王军霞 李春红 张斌 刘金霞 琚燕 出版时间:2010年03月
    摘要:后危机阶段的2010年,济源市将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着力壮大战略支撑产业,做强做优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把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力争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取得突破。近年来,济源市工业经济保持着旺盛的发展态势,已成为全市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同时,济源市工业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产业层次和产品附加值总体偏低,主要依靠大量物质资源和能源消耗支撑的增长模式占主导地位,原有的发展路子难以为继。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资源环境的约束加大和发展的不平衡,全市工业发展已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后危机阶段,如何推进工业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如何确保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亟待研究解决。

    后危机阶段的2010年,济源市将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着力壮大战略支撑产业,做强做优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把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力争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取得突破。近年来,济源市工业经济保持着旺盛的发展态势,已成为全市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同时,济源市工业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产业层次和产品附加值总体偏低,主要依靠大量物质资源和能源消耗支撑的增长模式占主导地位,原有的发展路子难以为继。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资源环境的约束加大和发展的不平衡,全市工业发展已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后危机阶段,如何推进工业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如何确保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亟待研究解决。

    一 济源市工业产业结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全市优势产业大都集中在国民经济产业链的前端和价值链的低端,资源原材料工业比重大,且一直存在层次低、产业链短、竞争力不强、产能过剩的问题,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较大冲击。从现象上看金融危机冲击的是经济增长速度,但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等长期积累的矛盾在市场环境突变的形势下集中暴露出来。

    济源市工业产业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济源经济的主要支柱是工业,2008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70.3%,依托资源加工发展起来的钢铁、铅锌、能源、化工、建材五大传统支柱产业又占工业的80%左右,原料初级加工和基础性产业比重较大,这样的经济结构,一方面造成高耗能,如钢铁、电力、炼焦、化工等行业,都是耗煤、耗电、耗水大户;另一方面,附加值不高,传统产业、资源开发型产业生产能力普遍过剩,工艺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较低。据测算,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而全省平均水平为3.6%,新的支柱产业急需培育发展。

    全市劳动密集型和产品初加工企业占多数,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较少;重工业比重高,内需型轻工业比重小。济源历来是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城市,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轻、重工业的比重为4.4∶95.6。重工业中采掘业、原材料工业所占比重高达87.3%,轻工业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所占比重达50%,直接供国内居民消费的轻工业比重不高。产业层次低,资源依赖度高,产品附加值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电力、有色冶炼、化工等能源原材料类行业受市场冲击较大,粗放型经济增长的特点比较明显。

    2.产业链条不完善

    产业内企业之间的专业协作意识不强,分工协作和专业化程度不高,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如机械制造业中,多为锻造毛坯、机械零部件加工等,还未形成关键零部件、专用机械设备生产的产业链。再如铅锌产业,虽为全市支柱产业,但产业链较短,产品未进行深加工,蓄电池、电动车等下游产业链的培育还很不完善,产品附加值不高。

    3.产业集群化程度不高

    产业组织结构“小、散、弱”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3家,散布在各种类型的产业中,多数企业仍是初级产品加工。多数块状经济属于初级模式,工业园区正在建设,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尚未有效发挥。产业龙头企业数量少、带动作用不强。产业内部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关联产业和支持产业缺乏。

    4.外向带动不明显,国际市场参与度不高

    2009年济源市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为18.5亿元,占到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9%,出口产品仅有铅、锌、白银、钢铁等有限的种类,出口量占企业产品产量的比重普遍较低。

    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低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产业层次低,产品附加值低,缺乏终端产品。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明显偏低,特别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方面。企业普遍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管理方式粗放,不具备核心竞争优势,致使全市工业竞争力不强。

    6.企业组织结构不够完整

    全市243家规模以上企业98%以上为中小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工业企业相互配套能力弱,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具有影响力、带动力的强势产业群体少,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只有2家,50亿~100亿元的企业没有。在企业上市方面没有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