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年07月 |
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要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提出的新的要求。我国交通运输业迎来了大建设、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向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交通转变、向现代物流转型的变革与挑战。
The development of traffic transportation of China needs to adapt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the patter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it steps into a strategic period of large scale construction and rapid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it also faces the challenges and the changes of building integrated traffic transportation system,transforming into resource-saving,environment-friendly traffic service,and further updating to modern logistics.
交通运输业包括公路、铁路、民航、水运及水利、能源等交通运输子行业。交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型行业,与国民经济的运行息息相关,并适度超前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公路、铁路、民航、水运及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跨越式发展,运输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为经济腾飞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改善提供了便捷通畅的交通保障,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的交通运输业一方面要适应宏观层面国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的新的历史要求,一方面要在行业自身内部挖掘潜力,通过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高行业运行效率,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
一 经济结构调整与交通运输行业发展
交通运输业是重要的基础性行业,与国民经济的运行息息相关。交通运输直接参与社会经济的生产过程,通过提供运输产品和服务创造价值,直接促进经济增长。交通运输的发展必须要与其他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共同完成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活动。从交通运输提供的产品属性来看,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流程都离不开对它的需求。因此,交通运输实际上是其他产业部门的延续,与其他产业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交通运输实际上贯穿了经济活动的所有内容及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全过程。交通运输的产业属性决定了交通运输作为一个产业存在的时候,必然要与区域内的其他产业发生联系。这种联系一方面通过社会属性表现出来,体现在交通运输对其他产业的需求总量和需求结构的影响上,比如运输工具的生产、线路等规定设施的制造等;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交通运输对其他产业的服务和配套支持上,通过提供多层次的运输服务支撑并影响其他产业的发展水平。交通运输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建设周期长,因此导致交通运输的发展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是长期的;地域性特征决定了交通运输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影响的大小因交通运输的方式选择、规模以及具体位置而表现出不同。
(一)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强调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出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使我国经济发展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发展道路越走越宽的必然要求。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
2.转发展方式、调结构的历史机遇
结构调整滞后、转变发展方式难是后危机时代的一个大问题。结构调整的紧迫性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压力大。尽管我国近期出口需求呈现明显的恢复态势,但中长期外需将趋紧,未来较长时间内全球经济增长及贸易增长将是趋势性的放缓,出口作为经济增长动力不会消失,但肯定会明显减弱。未来想通过出口高增长来保持中国经济高增长是难以实现的。我国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如果不在金融危机后进行升级的话,我们的出口不仅增速会放慢,而且份额可能下降。因为我们倚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贸易出口正面临两方面压力:一方面,随着我国国内资源、劳动力等成本的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贸易的比较优势将趋于下降;另一方面,越南、印度等后起的国家在这方面开始具有较明显的国际竞争力。所以,稳出口份额、保出口适度平稳增长都需要我们加快调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