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十一五”期间电子信息工业竞争力变化
“十一五”时期的前三年(2006~2008年),中国电子信息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保持了持续提升的状态。在出口总额迅猛增长的拉动下,中国电子信息工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均较“十五”末期有了较大提高;与此同时,一些产品的质量竞争力指数也有所增长。
1.国际市场占有率
中国电子信息工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迅速提升。以电机电器设备(HS编码85章)出口额占世界出口额的比重来衡量,“十五”后期的2004年,中国电子信息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为10.36%,以微弱优势超过美国和日本居世界第一位;其后一直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并且与其他出口大国和地区的差距迅速拉大;2006年其国际市场占有率上升到13.95%,2008年为17.91%(见图1),是位居世界第二位的中国香港的2倍以上。
图1 中国电子设备国际市场占有率
国际市场占有率的迅速提升不仅源于中国正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国,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电子信息工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融入国际分工,在电子信息工业国际分工中成为最重要的加工组装基地。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世界贸易分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IT产品出口国,2008年的IT产品出口额中接近2/3为最终产品,而世界平均水平为1/2左右[1]。以最终产品为主的出口结构推动了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贸易额的快速增长。从图1可以看出,自2004年以来,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以年均2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提高,“十一五”时期前3年的增长也基本延续了这一趋势。
2.贸易竞争力指数
中国电子信息工业自“入世”以来一直是进口额大于出口额,即贸易竞争力指数为负数且持续下降。2004年开始,贸易竞争力指数开始回升。“十一五”期间,中国的贸易竞争力指数转负为正并持续快速上升,2006年为0.0191,2008年上升到0.1242(见图2)。
图2 中国电子设备贸易竞争力指数
中国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快速回升来源于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以远高于进口额的速度增长,源于中国电子信息工业的贸易结构。从对外出口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占80%以上;从对外出口的市场主体看,仅外商独资企业就占2/3。中国巨大的电子信息产品贸易顺差,实际是由外资企业主导的加工贸易创造的。
3.显示比较优势指数
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反映了与中国全部商品出口相比,电子信息产品的相对出口竞争力。从图3可以看出,1995年以来,中国电子信息产品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一直处于上升状态,1998年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值超过1,表示电子信息产品占中国出口的比重大于电子信息产品占世界出口的比重,中国电子信息产品较其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有比较优势。“十一五”前三年,中国电子信息工业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持续提高,从“十五”末期2005年的1.6373提高到2008年的1.8743,电子信息产品已经成为中国产品中具有相当强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图3 中国电子设备显示比较优势指数
显示比较优势指数的持续提高源于中国电子信息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以高于全部商品国际市场占有率的速度增长。1995年,中国全部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为3.18%,而电子信息产品为3.01%;到“十五”末期的2005年,中国全部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为7.52%,电子信息产品则为12.31%;到2008年,中国全部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为9.55%,电子信息产品则达到了17.91%。
4.质量竞争力指数
电子信息产品众多且差异性很大,无法从整体上衡量其出口的质量竞争力。表1选取了部分进出口贸易额较大的电子信息产品,考察其2005年以来的进出口单价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测算质量竞争力指数。
表1 中国部分电子信息产品的质量竞争力指数
中国是液晶显示板,集成电路,电视、收音机及无线电讯设备零附件的主要进口国和出口国。尤其是液晶显示板,2005~2008年中国都同时是世界最大的进口国和出口国。2008年中国液晶显示板、集成电路的进口额分别占世界总进口额的68%和49%,因此中国进口这两种产品的平均价格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该产品的世界平均价格。
表1给出了中国液晶显示板、集成电路的进出口单价,以及电视、收音机及无线电讯设备零附件的中国出口价格和世界平均出口价格,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中国这3种产品的质量竞争力指数。由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3种产品的质量竞争力指数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