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年12月 |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近年来我国社会出现的热点问题。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我国经济受到一定影响,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进一步缩小。贵州省地处西部,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2010年贵州省普通大学毕业生已达79440人,比上年增加12507人,增幅达18.69%。[1]如果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十二五”时期末,贵州省大学毕业生将超10万人,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毕业生就业压力将持续加大。因此,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构建和谐贵州的重要内容,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贵州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 贵州省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现状
在“人才强省、科教兴省”发展战略指导下,贵州省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纳入就业工作总体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明确工作目标,认真落实工作责任。但由于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存量的不断积累和新毕业大学生未能就业增量的扩大,目前,贵州省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
1.贵州省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措施
贵州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等部门先后出台《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的意见》等,实施积极的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进一步扩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1)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随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及“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等计划的推进,贵州省到基层工作的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见表1)。
与此同时全省各地州市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其中,遵义市2006年以来立足“引、留、育、用”,扎实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在2010年,全市将实现村村都有一名大学生的目标。贵阳市在完成“一村一名大学生”后,提出“一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组织大学毕业生到城市社区基层就业。
表1 2005~2010年贵州省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人数统计
(2)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一直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大力提倡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也是新形势下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的重要途径。但2005年贵州省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仅17人,到2009年也只有844名。为了给大学毕业生创造更好的创业就业平台,2009年3月,贵阳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依托高新区标准厂房、一号服务站及标准厂房辅助用房等创业孵化基地,创建了贵州首个2万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园,并实施“五个一创业工程”[2],探索实施导师制,挑选企业家以传、帮、带形式协助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小额贷款、开业指导、跟踪辅导的“一条龙”服务。
(3)加强对困难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关注贫困大学毕业生就业,是高校“扶贫工程”的重要环节,是社会主义公平原则的必然要求。贵州省各高校针对困难家庭毕业生的特点和需求普遍开展了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一对一”的就业服务和重点推荐,还按每人5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求职补助,各级机关考录公务员、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时,免收特困生的报名费和体检费;对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和人事档案托管等服务,并组织他们参加就业见习、职业技能培训等。2008年,贵州省各高校对汶川地震灾区在校就读即将毕业的学生视其实际受灾情况,对所欠学费和校内贷款给予适当减免,有条件的部分学校还设立专项补助金,给予补贴。对目前仍未落实就业岗位的大学毕业生,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与相关用人单位联系,重点推荐,帮助他们落实岗位。
(4)实施大学毕业生见习制度。2006年,贵州省积极响应国家六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通知》精神,认真组织开展大学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2009年在全省建立了100家“贵州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每年将组织3200名以上离校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到企事业单位就业见习。
贵州省部分高校的院(系)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与企业建立就业实习基地,与多个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