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十一五”漯河市实现科学发展的新跨越

    作者:陈化民 陈洪举 刘红毅 出版时间:2011年03月
    摘要: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时期,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发展机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成功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取得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立足当前,展望“十二五”时期,漯河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中原经济区大发展大潮中彰显优势,综合经济实力迈入中原经济区先进行列,是摆在漯河面前的重要课题。

    此分析报告结合漯河近年来经济运行情况,从总结“十一五”发展成就入手,进而查找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判断当前面临的形势,提出促进漯河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建议,供领导和社会各界参考。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时期,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发展机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成功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取得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立足当前,展望“十二五”时期,漯河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中原经济区大发展大潮中彰显优势,综合经济实力迈入中原经济区先进行列,是摆在漯河面前的重要课题。

    此分析报告结合漯河近年来经济运行情况,从总结“十一五”发展成就入手,进而查找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判断当前面临的形势,提出促进漯河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建议,供领导和社会各界参考。

    一 “十一五”时期漯河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的成就

    1.经济总量迅速扩张,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预计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达到674.1亿元,比2005年增长87.5%,“十一五”年均增长13.4%,年均增速分别比“九五”、“十五”时期提高1.3个和1.1个百分点(见图1)。

    图1 “八五”时期以来及“十一五”历年漯河生产总值及增长率

    预计“十一五”末,全市人均GDP达到26027元,突破3000美元。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6.1亿元,比“十五”末增长97.7%,年均增长14.6%。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421.8亿元,比“十五”末增长99.8%,年均增长14.8%。

    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全市三次产业竞相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主导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逐步增强。201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81.8亿元,比2005年增长17.3%,年均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477.3亿元,比2005年增长99.0%,年均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115亿元,比2005年增长51%,年均增长10.2%。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8.0∶62.1∶19.9变化为12.1∶70.8∶17.1,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提高了5.9个百分点(见图2)。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6.8%,比2005年提高8.0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

    图2 “十一五”时期漯河市经济结构变动情况

    2.粮食产量连创新高,农村经济再上台阶

    “十一五”以来,全市粮食生产能力快速增长,粮食总产量五创历史新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跨上了新台阶。“十一五”开局之年的2006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156.45万吨,比1999年141.96万吨的原历史纪录增加14.49万吨,增幅达到10.2%,并突破了150万吨大关。2007~2010年逐年提高,分别达到156.47万吨、166.02万吨、166.4万吨、167.99万吨(见图3)。与“十五”末相比,全市粮食总产量“十一五”期间增幅为26.5%,年均增长4.8%。

    图3 “十一五”期间漯河市粮食总产量

    规模化养殖已占据主导地位,畜牧业已成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十一五”末,全市规模养殖场(户)已达5035个,其中养猪场(户)3464个、养牛场(户)69个、养羊场(户)98个、养禽场(户)1404个。全市已建成投产的万头猪场25个,千头以上的养猪场300个,全市养殖小区156个。全市农、林、牧、渔各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51.3∶0.8∶43.8∶0.4调整为2010年的49.2∶0.8∶46.1∶0.6,五年间牧业产值所占比重提高了2.3个百分点。

    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得到长足发展。“十一五”末,全市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45家,其中双汇集团等4家企业被确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南街村集团等27家企业被确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3.工业经济高速增长,主导产业优势彰显

    预计2010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450亿元(见图4),比“十五”末增长119.4%,年均增长17%,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稳定在65%左右。预计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0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45%,年均增长19.6%。

    图4 “八五”时期以来及“十一五”历年漯河市工业增加值及增长率

    食品、造纸、化工三大主导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8.2%。此外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6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竞相发展,漯河工业驶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和工业化推进加速期,培育壮大了“双汇”、“银鸽”等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知名度较高的名牌产品,产业特色日趋明显,食品工业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在全国的竞争优势得到巩固,“食博会”已成为见证漯河工业快速发展的一张“明信片”。

    4.投资建设力度加大,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十一五”期间,累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