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05月 |
2010年是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关键之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高度努力提高首都科学发展水平,加快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文化中心,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2010年,北京市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首都文化的各个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高度,提升首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文化中心,既标志着北京的文化建设和发展将进入一个新阶段,也意味着其将成为未来北京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战略性目标。
一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首都文化建设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时期。在“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首都文化建设,首都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十二五”时期首都的文化建设和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中国文化体制改革进入更加深化的时期。2006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充分认识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注入强大动力。2006年3月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指示精神。2006年9月发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明确了“十一五”期间4大类共18项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内容。2007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要加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2007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召开,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能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要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008年3月,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文化体制改革政策措施,推动文化创新,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08年4月,文化部召开部务会议,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文化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传达和学习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精神,提出了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思路的六项措施。2009年,中国的文化体制改革进入了全面攻坚阶段,颁布了一系列深化和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措施。2009年9月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提出文化市场主体要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结构要进一步优化,文化创新能力要进一步提升,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要进一步完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要进一步扩大,大力推进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中央提出,要进一步加快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2010年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会上强调,要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发展的精神,努力推动首都文化的建设发展。2006年3月,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正式成立。刘淇强调,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积极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2006年6月,北京市常委会召开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积极推进北京市的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首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协调发展。会议通过并颁布了《关于深化北京市文化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提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六个重点方面,强调“十一五”期间要全面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发展。2006年8月,《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发展规划》公布。该规划提出,要“优先发展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代表,体现知识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