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05月 |
2010年是“全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引导下,在北京市建设“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进程中,北京旅游产业活力进一步增强,旅游消费保持繁荣,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在向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建设中稳步前行。前三季度,北京旅游总人数达1.34亿人次,同比增长10.3%,旅游总收入2106亿元,同比增长16.2%,双双创历史新高[1],发展势头良好。
一 北京旅游产业发展环境
(一)旅游业成为世界最大的产业
从1994年起,国际旅游收入在世界出口收入中所占比重达8.25%,超过石油出口收入的6.5%,汽车出口收入的5.6%,机电出口收入的4.6%,成为全球最大的创汇产业。据世贸组织一项预测,2010年全球旅游人数将突破12亿,旅游国际收入将超过1.6万亿美元[2]。旅游业进入潜力巨大的爆发性增长时期。
(二)发展旅游业上升为国家战略
2009年底,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出台,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2010年7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
2010年9月2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发展旅游业文件的意见》中,提出“着眼世界一流,努力将旅游业培育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实现‘旅游资源多样化、服务便利化、管理精细化、市场国际化’,力争2015年实现‘一、十、百、千、亿’的发展目标,即创建一流旅游城市,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10%以上,年入境旅游收入超过100亿美元,入境游接待量超过1000万人次,国内游客达到2亿人次”的实施意见。
(三)北京建设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
2005年国务院批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提出建设世界城市的要求。2009年北京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再次提出“要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审视首都的发展建设,提高科学发展的水平、规划建设的档次和服务管理的水准”。世界城市的建设是提升首都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决策。世界城市的要素应该包括跨国企业总部基地、国际金融中心、全球产业中心、全球性信息中枢、交通运输枢纽(吕斌,2008)。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已经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这些都是发展高端都市旅游的核心资源。此外,旅游也是文化的传播载体,北京通过接待海外游客、召开国际大型会议、发展现代都市休闲产业,对外展示首都良好的人文和投资环境,对跨国公司和国际金融巨头形成强大的号召力,提升城市的软硬件设施,为产业聚集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四)首都功能核心区文化建设提上日程
2010年11月4日,《关于大力推动首都功能核心区文化发展的意见》发布。核心区文化发展着力打造一核、一线、两园、多街区,通过突出特色、加快发展,充分体现核心区的文化魅力。其中涉及的以紫禁城为核心的皇城文化区,以孔庙、国子监为中心的国学文化展示区,以天桥为中心的演艺文化区,以前门、大栅栏、琉璃厂为中心的民俗文化展示区,以安徽会馆、湖广会馆为中心的会馆文化传承区,以什刹海、南锣鼓巷为中心的四合院休闲文化区,以龙潭湖为中心的体育文化区等都与旅游业发展密切相关。
伴随北京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利好政策因素的影响下,北京市旅游产业迎来跨越式的发展阶段。
二 北京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接待人次及旅游收入持续增长
2010年前三季度,北京接待国内游客1.3亿人次,比2009年同期增长10%;国内旅游收入1843亿元,同比增长15.5%。前三季度北京接待入境过境旅游者366.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2.1%。比金融危机前最好的2007年同期增长了14.3%,创历史新高。旅游外汇收入38.63亿美元,同比增长21.9%[3]。
全年预计境内外旅游总人数达到1.76亿人次,同比增长5.3%;旅游总收入2615亿元,同比增长7.1%。
(二)旅游节假日市场保持繁荣
2010年元旦3天假期,北京旅游总人数和总收入达到116万人次、6.1亿元[4]。
春节黄金周期间,市旅游局举办“千人年饭大团聚、千场大戏演京城、千套客房大派送、千万网民大抽奖、百万门票大赠送、百家媒体大宣传”等系列举措,旅游总人数达765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5.1%;旅游总收入达29.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8%。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