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2010年北京网络传播与传统文化发展

    作者:徐翔 韩文英 出版时间:2011年05月
    摘要:

    传统文化在网络空间中的传播与发展,是推进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弘扬传统文化的战略性诉求。2010年度,北京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转换与移植、传统仪式和活动的电子化移位、传统节庆的网络化发展、传统文化推广网站与营销网站平台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传统文化与网络新媒介、新技术的结合更为紧密,传播主体显现多元助推和双轮驱动机制。北京要加强政策制定和战略规划,提升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程度,丰富网络中传统文化建设的电子形态,打造具有持续影响力和社会效应和品牌项目,以新的战略途径推动首都文化软实力的进一步提升。

    一 传统文化的网络发展新战略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关系到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问题,也是在全球化冲击下关系到我国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重大政治命题。2010年北京市发布的《人文北京行动计划(2010~2012年)》中,把“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弘扬”,纳入打造首都文化软实力、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目标。在当前互联网迅猛发展,日益成为影响深刻的强势文化的背景下,如何利用网络媒介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成为新的重要时代诉求。传统文化如何与电子文化更好地互动和融合,以及如何利用传统文化促进网络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也是新的重要时代课题。党和政府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推进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战略高度,对利用网络和数字化技术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2007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中,提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五项要求,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要求“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推动中国优秀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2007年6月,在全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会议上,中央相关领导指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中的重要意义,强调要加强民族网络文化重点项目等的建设,凸显了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结合的重要性。《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了推进文化资源数字化,发展中国古籍的电子、网络出版物,扶持民族网络文化产品等一系列举措,以拓展民族网络文化的发展空间。2010年初,北京市副市长蔡赴朝同志总结和强调了北京市运用网络新媒体对传统文化的弘扬,肯定了网络视频春晚等新传播形式对增强传统文化凝聚力的积极作用。[1]

    网络中的传统文化,是网络文化如何建设的问题,也是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数字文化的关系的问题,是如何依托传统文化构建网络文化软实力的问题,更是城市文化发展在网络时代深远的适应和转型问题。2010年,北京在网络平台中的民族传统文化建设与弘扬,体现了一些新气象和新生态,开拓着首都网络文化建设和文化名城建设的新战略和新思路。

    二 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存和展演

    2010年,北京市在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典籍的数字化推广和展演方面,呈现一系列新发展。文化遗产的网络化传播,与多样的媒体形态、无线网络、三维模拟等技术的结合更为紧密,网络传播的形式、途径和产品更为丰富,促进了首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建设。

    (一)多媒体形态在文化遗产保存和展示中的综合、有效运用

    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在首都的文物展示、非遗展演、数字典藏、远程漫游等文化遗产保存和开发形态中,运用程度得到提升。2010年6月12日,在2010年文化遗产日的北京明城墙遗址主会场,故宫、长城、颐和园、周口店遗址、天坛、明十三陵6处世界文化遗产的“声音标签”向公众亮相。这是一套“无线数字文物语音平台”,通过对文化遗产古迹进行文学艺术脚本创作、大师作曲、名家献声等创意方式,通过无线数字运营和网络化承载,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电脑网络登录和下载,为群众提供“音景漫游”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北京市50余处重点开放文保单位都将陆续贴上声音标签。北京在2010年度上海世博会所展示的网上北京馆,通过网络化多媒体手段,使观众可以在远程终端“畅游北京”,欣赏古迹名胜。2010年6月,首都博物馆举办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展,展出了一系列非遗的数字化成果,包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展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和保护名录”展示、数字典藏、数字展示、文化遗产视频演播室、北京专区。观众可通过点击鼠标来了解北京的传统手工艺项目,包括木作、珐琅作、雕漆作、盔头作(戏装)、花作(绢花)等。北京专区展台中还展示了由首博策划筹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京声音,19种具有北京特色的城市声音,例如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京剧,通过数字化手段得以整理成辑地保存和展示。

    (二)三维模拟、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运用更为广泛和普遍

    对于北京这样拥有丰厚历史遗迹与文物资源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古都,三维模拟、数字模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