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11月 |
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湖南高度重视循环经济,以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环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对湘南地区和湘西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近年来,该区域以“两型社会”改革试验为契机,加大循环经济发展,加强试点示范,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湖南其他区域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较大的示范效应。
一 环长株潭城市群各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1.长沙市
一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在全国率先开展以“新农村、新环保、新生活”为主题的农村环保行动,实施“农村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成为全国首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城市。“十一五”时期新建135处大中型沼气工程,累计新建户用沼气池9.6万座,户用沼气池保有使用量占宜建池农户的50%。二是工业循环经济试点有序推进。完成了武广客运站的地源热泵空调、省脑科医院的水源热泵空调、中南勘测设计院的光伏发电等5个示范性项目,成功培育蓝天回收、长泰机械等30家循环经济企业,组织中联重科、三一集团、湖南浏阳制造产业基地成功申报了国家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单位。重点推进宁乡经开区、望城铜官循环经济工业基地两个示范园区建设,成功打造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产业链和“热电—废渣、废水资源再利用”产业链,推进了以华电长沙电厂为核心的园区间热能、水资源、废渣、脱硫石膏、闲置运力综合利用试点。三是基本建立循环经济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了发展循环经济领导小组,组建了环境资源交易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中心。制定了《长沙市产业发展环境准入目录》和《长沙市产业发展环境退出目录》,出台了《关于实施环境经济政策的指导意见》、《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暂行规则》,推动《长沙市节约能源管理办法》、《长沙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长沙市水资源管理条例》和《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等进入立法程序。
2.株洲市
一是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株洲将循环经济主要指标纳入《株洲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年度计划之中。先后出台了《株洲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清水塘工业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株洲市城市清洁能源推广规划》、《株洲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规划》等专项规划。二是试点成效明显。株冶集团、智成化工两个单位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第一批试点企业,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被列为全国循环经济第二批试点园区。三是重点区域有重大突破。近年来清水塘地区投入50亿元实施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区域范围“三废”排放量减少1/2,全区95%以上企业的二次能源得到优化利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危险废物处理率达100%。清水塘地区环境治理已纳入国家《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8~2015)》,并被批准列为国家《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专项规划》实施重点区域。
3.湘潭市
一是提出了湘江湾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发展构想,启动了区域层面循环经济的试点。确定了以湘江湘潭段42公里流程为基础,以湘江U形大拐弯为核心,覆盖湘江流域约1069平方公里范围的区域为湘潭市循环经济试验区。重点围绕湘江湾区域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园区和循环型社会建设,编制了《湘潭市湘江湾循环经济重化工业循环经济实施方案》、《湘潭生态循环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分方案,并以此为基础完成了《湘潭市湘江湾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实施方案》的编制。二是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框架已形成。建立以构建绿色冶金、新能源材料、新型化工、新型无机建材四大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为重点,对鹤岭老工矿区、下摄司老工业区、双马工业片、竹埠港和红燕山化工区、湘乡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产业体系进行有序调整、改造升级、环境综合整治,园区循环经济产业模式已初现雏形。
4.岳阳市
一是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汨罗再生资源产业园、云溪精细化工园等进入了国家循环经济的试点示范单位,初步形成了具有岳阳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包括“再生资源产业园”模式、“精细化工循环经济园区”模式、“林纸一体化”模式、“废水处理回收循环利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