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湘潭创新建设“两型社会”的路径探索

    作者:何俊军 吕振 出版时间:2011年11月
    摘要:本文主要就湘潭“两型社会”建设规划设计理念作一探讨。首先指出了全面创新“两型社会”的发展理念,其次为“两型社会”的建设设定了目标并明确了建设重点,最后从五个方面强调要形成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

    “两型社会”建设是一项开创性的宏伟事业,没有现成的模式经验可以模仿借鉴,需要在实践中去探索。为此,湘潭市用一年多的时间,聘请国内顶尖的研究机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中国改革研究院,开展了“两型社会”建设规划设计工作,科学谋划发展蓝图。本文主要就湘潭“两型社会”建设规划设计理念作一探讨。

    一 全面创新“两型社会”发展理念

    湘潭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必须着眼全局,注重纵向、横向两个统筹。所谓纵向统筹是指时间上的统筹,要坚持当前与长远相结合,着眼长远,探索永续发展的内生增长机制;横向统筹是指空间上的统筹,即不能局限在全市,而应放眼长株潭“3+5”城市群、全省、中部地区,乃至为全国提供示范。这种突破时空限制的发展理念,也就决定了“两型社会”建设实践活动的高端要求。湘潭“两型社会”建设规划设计,力求实现“四大转变”,充分体现了这种高端性和创新性要求。

    1.由单个城市扩充发展向长株潭城市群融城发展转变

    坚持以城市空间的对接促进城市群的资源共享,提出了“北拓东连、西进南延”的空间发展战略,沿芙蓉大道、红易大道、天易路、320国道、长潭西线、潭衡西线等对外交通干道,着力推进与长沙、株洲、娄底的相向发展,增强长株潭城市群的辐射和带动能力;坚持以强化比较优势实现城市群的互惠共赢,提出了“建设生态宜居型工业城市和文化旅游名城”的总体战略定位,发掘自身的基础和优势资源,不断向城市群融合发展。

    2.由突出经济发展向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并重转变

    湘潭“两型社会”建设规划设计在发展目标、指标体系的设定等方面既充分体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突出强调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发展要求。在规划设计中,多次对万元GDP能耗下降、亿元GDP用地减少、绿心保护、湘江治理等进行论述、专题探讨。同时,规划设计鲜明地提出要通过重构和提升城市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产业定位,彰显文化特质,建设现代化的生态宜居城市。

    3.由中心城市优先发展向城乡一体协调发展转变

    湘潭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城镇化率还不高,如何在“两型”试验中开发和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对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的“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示范性意义。在规划设计中,确立了组团式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次中心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对产业和人口的承载能力,推进中心城市和次中心城市、小城镇之间的合理分工,实现由中心城市优先发展向城乡一体协调发展转变,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4.由低端产业为主发展向高端产业跨越发展转变

    湘潭是重化工业特征明显的老工业基地,以“两型”为目标和方向来实现发展转型,既要对传统经济进行扬弃,又要大力培育新型经济,难度相当大。规划设计中确立了“存量改造提升,增量创新发展”的发展原则,提出了“全力发展主导性产业,积极培育先导性产业,稳步提升基础性产业,限制和退出劣势产业”的总体思路,积极促进优势产业向高端化、“两型”化和高新化发展。

    二 科学设定“两型社会”建设目标

    湘潭结合自身实际,借鉴市场经济、区域经济的发展理念并遵循“两型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提出了四大发展定位。

    1.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

    湘潭建设“两型社会”,有三个方面的迫切需要。如果在这三个领域的探索试验成功了,也就创造了可持续发展的三种模式。其一是老工业基地改造的迫切需要。湘潭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资源型重化工业占比很大,资源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特别是竹埠港化工区等重污染地区的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亟待解决。要找到一种通过推进重污染区治理和产业优化升级来实现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新模式,为国内其他老工业基地改造积累经验。其二是城市群绿心保护的迫切需要。长株潭城市群结合部位分布着大面积的绿心地区,但是绿心地区分属三个不同的行政主体,如何协调建设与保护关系,平衡各自利益,必须要创新生态补偿机制。其三是湘江综合治理的迫切需要。推进湘江治理,需要将水环境治理、上下游城市之间的生态补偿、风光带建设、两岸土地开发、污染企业搬迁等都结合起来,探索一条大江大河由单纯的水环境治理向综合治理转变的新模式。

    2.中部地区迅速崛起的经济强市

    建设“两型社会”就要建设一个以“两型”产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