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6月 |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中国职业教育事业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现了重大突破,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取得了可喜成就,为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开始步入转变职业教育发展方式,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阶段。
一 职业教育政策制度
(一)政策体系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时期。30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就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千百万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受过良好职业培训的城乡劳动者。”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统筹规划,贯彻积极发展的方针,充分调动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兴办多形式、多层次职业技术教育的局面。”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积极发展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内的高中阶段教育。”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务院先后召开或批准召开了六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1991年、2002年和2005年国务院三次作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并于1996年颁布了《职业教育法》。“十一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特别是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进一步确立了新时期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明确了职业教育未来十年改革发展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推进职业教育事业的重大政策措施,有力促进了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同年,教育部正式印发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该计划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实施的第一个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包括了总体思路、目标和原则,重点任务与主要内容,计划管理与组织实施等。并提出了本届政府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对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管理体制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职业教育管理走过了一条以行业主管部门为中心到以教育部门为中心的道路。1953年政务院制定了“中央各部和主管部门对中等专业学校实行集中统一的领导与管理,劳动部门对技工学校实行综合管理”的方针。中等职业教育的管理权集中在中央政府,分散在各主管部门,教育部门的作用受到很大的限制。而在1996年通过的《职业教育法》中,则规定了“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从而确定了教育部门在职业教育管理中的中心地位。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确定了“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建立了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见图1)。
图1 职业教育与培训管理框架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有关的职业教育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和督导评估。
中国中等职业教育(由三类学校分别实施的中等学历教育)的管理体制由于历史的原因,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高中归口教育部门,而技工学校则归口劳动部门(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这就是说,劳动部门不仅负责培训的管理,也涉及一部分学历教育的管理。
在这个管理体制下,中国实行政府主导下,行业、企业、社会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确定了“十一五”期间,继续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