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9月 |
关键词: | 路径中小城市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
建设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城市是开发利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城市的一个发展方向。
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城市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一是能源本地化、自给自足化是未来新能源城市的发展方向;二是规模有限的小城市将成为未来新能源城市发展的主导趋势。城市所在地生态能源有限的制约,决定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地新能源的城市规模,只能是一个有限的规模。
因此,中小城市在建设“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城市”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特别是对于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的中小城市来说,建设“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城市”,甚至建设“百分百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城市”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 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城市的概念
构建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城市是应对能源危机与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建设低碳社会的重要手段。在国内,目前尚没有成熟的关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城市的界定,也缺乏相关的评价指标,有针对性研究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城市的理论也较为缺乏,主要是一些新闻性报道。
本文认为,在目前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处于初级阶段的情况下,从现实考虑,可以从狭义与广义两个角度来界定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城市概念。
从狭义上理解,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城市是指以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来源的城市。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城市重视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源等新能源的利用,鼓励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产品的使用。该定义主要依据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在一个城市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来判断一个城市是否是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城市。当一个城市的能源主要来源于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时,该城市即可被认为是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城市。这类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建立“百分百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城市”。
从广义上理解,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城市是指一些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或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方面较好的城市。在该种概念界定下,不仅以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来源的城市是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城市,那些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开发方面做得较好的城市,也可被视为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城市。目前,国内所谓的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城市主要是这类城市,如,太阳能城市——德州等。
在广义界定下,可以基于不同的分类标准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城市进行分类:以新能源利用程度来分,可分为百分百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城市,以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的城市;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种类来分,可分为太阳能城市、风能城市、可再生能源电力城市等;从新能源开发角度来分,可分为新能源技术应用城市、新能源产业化城市等。
“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城市”与“低碳城市”是不同的概念。自2008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中国内地以上海和保定两市为试点,联合推出“低碳城市”以后,“低碳城市”成为中国内地城市自“花园城市”、“人文城市”、“魅力城市”、“最具竞争力城市”之后的又一热点目标。目前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已有200多座城市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目标。
“低碳城市”主要强调在城市内推行低碳经济,实现城市的低碳排放,甚至是零碳排放。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城市”主要关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两类城市的内涵不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城市与低碳城市的关系见表1。
表1 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城市与低碳城市的异同
二 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的可行性研究
在传统化石能源日益走向枯竭的大背景下,利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可行的。“百分百可再生能源”战略将是未来多个区域、国家、城市、村镇能源利用的重要模式。
国外多项研究都认为,到2050年前后,全球能源将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部分区域或国际的能源利用有可能实现百分百由可再生能源提供。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的2011年全球能源报告指出,到2050年,全球能源需求有望100%由可再生能源满足。
一向对发展可再生能源持积极态度的欧盟在其可再生能源发展路线图中明确提出,2020年将实现可再生能源替代20%、减排20%、节能20%;到2030年替代43%;2050年的目标是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