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中国未来投资增长的潜力与提高投资效益的方向

    作者:张汉亚 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摘要:中国目前处于主要以投资增长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阶段。本文第一部分分析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我国投资增长的状况;在此基础上,第二部分探讨了“我国投资还能快速发展多少年”这一问题;最后一部分着重研究了我国投资的面临的首要问题——提高效益。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尽快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的强国,党和国家一直非常重视投资建设。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在建设领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壮大国家综合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 我国目前处于主要以投资增长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阶段

    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是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消费和出口提出需求,由投资建设相应的生产能力予以满足,但投资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它还具有提供新产品、引导消费和出口需求的功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可供消费和出口的社会产品种类的数量迅速扩大,过去闻所未闻的新产品层出不穷。这都是投资建设的结果。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手段是通过投资建设各类基础设施、生产和服务企业与机构,并通过后者的生产和运行,提供物质和服务产品,满足全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为未来提供生产能力,这是投资的主要目的,也是促进经济未来增长的根本动力,没有足够的投资来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能力,消费和出口不可能持续保持和增长,经济总量也不可能持续保持和增长;二是通过投资建设消费生产资料,对当年GDP的实现作出贡献;三是建设新的企业和机构,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1.近十余年我国投资增长一直快速增长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中,投资增长速度在绝大多数年份都快于GDP和消费的增长速度,在2003年以后增长速度一直高于20%。近十年,除2005年之外,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一直高于消费和净出口(见表1)。投资的快速增长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表1 2002~2011年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拉动情况

    2011年我国全社会投资比上年增长23.6%,总额达到311022亿元,投资率为46.2%,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的。预计2012年的投资增长在21%左右,总额将超过37万亿元。

    2.投资快速增长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

    我国目前处于快速向工业化和城镇化转变时期,是各种生产能力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和人民生活水平加快改善的发展阶段。从世界各国的发展经历来看,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快速发展和城镇化阶段都伴随着投资的快速增长,并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例如,日本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恢复期,在1956年进入现代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经济发展的方向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投资牵引投资”不断扩大投资规模,使重化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大增强。二是,大力进行公共投资与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三是,使经济走向对外全面开放,进入国际市场。四是,促进日本国民个人及家庭的消费需求。1956~1973年的18年间,按日元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实际增长3.83倍,年均增长9.14%;在增长最快的1960~1970年的11年中,GDP的年均实际增长为10.42%,其中有8年超过10%。18年间城市人口比例从40%左右上升到了70%以上。全社会消费增长6.74倍,年均增长12.04%;投资增长8.47倍,年均增长13.30%;进出口总额从1955年的44.8亿美元上升到685.2亿美元,增长14.29倍,年均增长16.36%,并从1965年开始变贸易逆差为顺差。[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快速增长,2011年GDP达到4728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的22.47倍,33年的年均增长率为9.89%。其中,2002~2011年的10年中,年均增长率达到10.57%。按2011年平均汇率1美元=6.46元人民币计算,约合73201亿美元;人均GDP为34999元,约合5469美元;人均GNP为34942元,约合5409美元,相当于2010年全世界水平的59.2%,还不到美国的1/8。2011年我国人口(不包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为1347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907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1.27%,开始高于农村人口的比例。[2]

    从人均GNP的数量来看,目前我国大约仅是发达国家的1/8,中等发达国家的1/4,刚刚进入世界中等收入国家之列,但从建设情况来看,我国的基础设施正趋于完备,主要工业产品,如钢材、建材、化工、机械、轻工、纺织等工业的生产能力和品种数量都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人均产量和消费都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城镇人口数量超过农村人口的数量,并且近几年每年以接近1个百分点的比例增长。这表明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中后期阶段,还需要一定时期的建设才能实现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