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
2012年是壬辰龙年,这一年恰逢满族龙虎年续谱的又一个周期。这一年的整个年节期间,在吉林省九台市范围内的满族聚居村到处都有续谱的人家。由于调查人员和经费的限制,我们主要跟踪了胡家乡小韩屯的石姓(锡克特里氏),其塔木镇刘家满族村腰屯的罗关(呼伦瓜尔佳氏)家族、莽卡满族乡莽卡村的杨姓(尼玛察氏)家族等。这一年的10月我们还参加了吉林市丰满区小白山乡段吉村杨肇(尼玛察觉罗)家族的续谱、祭神仪式。在满族人这种独特的节日里,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满族人的热情以及在现代语境下满族续谱和家神祭祀习俗的存在状况。
满族的续谱和家神祭祀是一个不同族姓的具有血缘性质的认同习俗。我们对这两种习俗进行了全程观察,试图发现它们的基本结构形式、基本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
一 续谱
续谱又叫办谱,是指通过谱单和谱书对家族血缘关系的展示与添写活动,活动范围涉及与该家族有血缘关系的整个家族成员。
满族与汉族记录血缘关系谱系的方式有所不同,虽然有与汉族类似的谱书,但也有在汉族中少见的谱单,或许可以说,谱单具有满族特色。
谱单用白色的棉布制作,上面画有最先几辈祖先的画像。这里所画的先辈祖先,有的家族可能是家族最早的祖先以及之后的第二代、第三代,有的画至第七代。接下来便是没有画像而用文字记录的家族历代成员的名字。画像中最后一代祖先往往是现在仍旧聚族而居的几大支系的直系先祖。每个家族画像到底画出几代祖先图像,这要看现在各个支系所归认的直系祖先在哪一代辈分上。莽卡村的杨姓谱单,其谱头、谱尾都有图案。谱头上画着长白山,云海波涛、青松翠柏,正中间是仿照故宫太和殿的造型绘制的红砖绿瓦的大殿,正门处写着祖先代书的名讳,殿墩之下是7个墓碑,左3右4,分别是代书的下一代7个儿子的名讳。有的家族单支独脉,它的祖先就可能都为画像。这些画像中的祖先都居于楼宇之中,画面中的天空和周围环境伴有各种自然物和自然景象。新近办谱的满族人家的谱单也有不带祖先画像的,从第一代始祖开始就用名字表述。
这些祖先画像在有的族姓里叫谱头,随后由名字表述的辈分表是近世代际关系的主要部分。为何叫谱头,大概是因为在悬挂谱单时,由于画像祖先在上,首先悬挂,其后是只书写辈分名字的部分,它接续着画像,其间要用针线等物连接起来。有的家族后代脉繁人多,可能还要多做一幅或几幅,以便向下伸展,并与其上的部分连接。也有满族人认为,在满族人家谱单的前面多有关于家族历史的简短介绍,由于它处在谱单前侧,被视为谱头或谱序(也有称作谱叙)。在谱书中,写在最前面的也是家族历史的短序,此序称作谱序或谱叙。以上都是民间或学者曾经用过的词汇。
在谱单上不同代际名字的标示呈树状分支形式,去世人的名字用黑字填写,活着的人用红字填写。谱单的大小各族姓不同,它取决于各家族繁衍的状况。莽卡村杨姓的谱单据说高3.3米,宽6米,展开之后占满了整个北墙和西墙,上及顶棚,下垂到火炕上,尚有大约2/5高度的谱单在火炕上没能完全展开。
满族也有谱书,它是和谱单并列的有关血统延续的记录方式。不论谱单还是谱书,最早出现的文字都用满文,至于何时改作汉文,还须深究。谱单和谱书一般会有谱序,它简略地记述了一个家族的历史,从谱序上面大致可以看到一个家族的来龙去脉。
所谓续谱或办谱,即或是展开谱单,将上一次办谱之后新生人员的名字用红笔添上,将去世的人的名字用黑笔描上;即或是重写谱书,谱书都是用黑色笔迹书写名字,但有的族姓去世的萨满用红笔写名,因为人们认为萨满不死。谱单可以用先前使用过的布单继续添写,谱书就是另一种情况。我们在石姓家族看到大量的以往龙虎年办谱时留下的谱书,他们并非在原来的谱书后面直接添写新人,而是重新造册,新写谱书,或许因此人们才说这样的活动是办谱。各支先前辈分的名字依旧抄写在新的谱书上,然后几个支系负责人安排人员将本支系现有人名一一按照辈分添上。最后形成的是每个支系一本新谱书。这样一来就能看到不同年代办谱的各姓各个支系的谱书,若保存下来,数量十分可观。今年各姓续谱中的谱单也有重新制作的,事实上,由于人员不断增添,谱单也不可能满足后代添写的需要,新换谱单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