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11月 |
一 引言
(一)盐城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意义
江苏省盐城地区拥有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的沿海淤泥质滩涂湿地和大面积湖荡湿地。盐城滨海湿地是十分重要的生态资源,为我国乃至全球多种濒危物种,尤其是珍稀水鸟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湿地资源稀缺性日益突出,如何协调管理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盐城滨海地区面临的重要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开展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评估已成为保障区域生产建设和环境安全的制度需求。通过衡量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水平,使湿地资源的消耗速度和稀缺程度在价格信号中表现出来,进而使湿地资源变化情况在区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得到正确反映。同时,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进行定量评价,有助于理顺湿地生态系统各功能之间的关系,明晰湿地生态系统对区域社会和经济福利的贡献,强化全社会对湿地保护重要意义的认识,优化湿地开发利用的政策选择和管理措施,进而改进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显著提高湿地资源保护水平,维护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确保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
(二)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采用比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开展实地调研,收集盐城滨海地区湿地资源和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的资料和数据,重点进行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在辨识盐城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反映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与区域环境建设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同时,确定盐城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并按其综合价值分类,选取适宜的参数和评估方法,估算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进而得出盐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经济价值。[2]通过比较不同时期、不同管理方式下湿地生态功能的经济价值的差异,进行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损益分析,反映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水平的变化,进一步强化区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改进的现实需求,从而凸现出盐城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提高居民福利的贡献,并提出促进盐城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的政策建议。[3]
图1 研究的技术路线
二 盐城滨海地区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状况
(一)自然资源
盐城海岸位于江苏省沿海中部,东临黄海,岸线全长582km。该区滨海滩涂总面积4550km2,其中包括1677km2潮上带,1610km2潮间带,以及1263km2辐射沙洲,是我国滨海淤泥质潮滩湿地分布最为集中、生态类型最为齐全的地区,分布有广阔的泥滩、潮溪、河道、大米草滩、碱蓬草滩、禾草草滩等。
盐城滨海地区分布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为我国最大的海岸带保护区,总面积45.3万公顷,其中核心区1.8万公顷,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成员,1992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和“东北亚鹤类保护网络”,200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是全国17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是全球丹顶鹤最大的越冬地和许多珍稀濒危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每年大约有近300万只候鸟途经保护区。
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麋鹿自然保护区,核心区2600多公顷,1995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该区麋鹿数量已繁殖到1000多头,其野生种群总量、繁殖率和存活率均居世界首位。[4]
(二)盐城滨海地区社会经济状况
1.区域经济发展状况
盐城滨海湿地的行政范围隶属于盐城市东台、大丰、射阳、滨海、响水五县(市),共涉及滨海港镇、海通镇、弶港镇等8个乡镇和灌东盐场、滨淮农场等10个农盐场。2006年,盐城沿海五县(市)区的人口总数463.89万,耕地面积为52.67万公顷,比1995年增长24.5%;粮食产量达到31.61万吨,棉花产量为16.98万吨,分别同比增长13.5%和11.8%。盐城滨海地区水产品总产量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2006年达到55.28万吨,是1990年的4.4倍。自2000年以来,射阳县、东台县、大丰市的水产品总产量均达到10万吨以上。2006年,盐城滨海地区GDP达到616.48亿元(2000年不变价),是1990年的7.52倍。盐城滨海地区东台县、大丰市、射阳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盐城地区的平均值,东台县、大丰市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5406.09元/人和5403.48元/人,比1995年增长41.2%和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