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3月 |
一 “十一五”期间陕西省金融业发展状况分析
“十一五”期间,陕西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重点,正视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形势,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积极的货币政策作用,确保宏观经济稳健运行。陕西金融业规模逐步扩大,内部结构逐步完善,市场运营机制不断加强,金融结构得到优化,功能作用不断增强,银行、保险、证券、其他金融活动单位等不断发展壮大,市场体系更加健全,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总体上讲,“十一五”期间,陕西省经济发展以坚实的步伐步入快车道,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1002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88.45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5403.53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3629.55亿元,增长11.7%。陕西省2010年生产总值比“十一五”起始年份2006年的4383.90亿元翻了一番多(见表1)。经济增长步入快车道(见图1),为陕西金融业的快速成长提供了经济空间。[1]
表1 陕西省2006~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
图1 陕西省地区生产总值
目前,陕西省已建立了由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调控,由银监局、保监局、证监局分行业监管,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多种金融机构、多种融资渠道并存,功能互补和协调发展的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金融体系,金融实力不断增强。2010年末,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6590.54亿元,同比增长18.1%,增幅回落10.4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520.2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0222.2亿元,同比增长20.9%,增幅回落15.6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691.33亿元。境内有各类证券公司3家,其中,证券营业部88家(含外地公司在陕西的营业部)。期末证券开户数202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1.7万户,证券市场各类证券交易量14940.06亿元,比上年下降12%。其中股票交易量14704.67亿元,下降8.7%;基金交易量58.96亿元,下降30.9%;国债现货回购交易量11.14亿元,下降28.5%;期货代理交易额46300亿元,增长5倍。全年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33.81亿元,同比增长28.6%。其中财产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87.17亿元,增长40.1%;人身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246.64亿元,增长25%。保险业累计赔付支出69.61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财产保险公司赔付支出39.26亿元,增长22.2%;寿险公司赔付支出30.35亿元,增长4.9%。陕西省金融业运行总体稳健,银行信贷适度增长,融资结构有所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为巩固全省经济发展基础、促进经济企稳回升和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一)银行业稳健运行,货币信贷适度增长
2010年,陕西省银行业稳健运行,货币信贷适度增长,金融改革进一步深化,金融创新步伐加快。
1.资产规模扩大,经济效益倍增
在经济快速增长带动下,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突破2万亿元,同比增长27.9%(见表2);税后赢利222.3亿元,同比增长1倍;资产质量进一步改善,不良贷款实现“双降”。农村新型机构发展迅速,全年新成立村镇银行5家。[2]
表2 2010年陕西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
2.存款增速放缓,活期化趋势明显
2010年,全省金融机构存款增速明显放缓,年末,人民币各项存款同比增长18.2%,分别低于上年和全国10.4个、2.0个百分点。受通货膨胀预期增强、金融机构理财产品增多、城乡居民投资意识增强等因素推动,活期存款占比高于定期存款占比12.0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储蓄存款平稳增长,企业存款增速大幅下行。年末,储蓄存款和企业存款同比分别增长18.0%和13.9%,分别低于上年4.8个、23.2个百分点。
3.贷款适度增长,结构不断优化
2010年,全省信贷增长充分体现“总量适度、节奏平稳、结构改善、风险防范”的要求。全年信贷投放节奏较为均衡,各季度新增贷款占比分别为32%、38%、16%和14%。信贷结构改善,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得到满足,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38.8%,高出全部贷款增幅18.3个百分点;对优势行业和民生领域信贷投入增加,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采矿业五大优势行业贷款占比为56.3%,个人消费贷款、涉农贷款、小型企业贷款、助学贷款和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同比分别增长62.4%、25.0%、21.6%、49.2%、67.8%。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