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3月 |
“十一五”时期对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金融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五年,自治区党委和金融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加快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和辉煌的成就。投资强劲增长,消费持续活跃,出口迅速回升。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居民收入稳步提高,节能降耗及环境治理成效显著。金融业发展良好,金融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银行业稳健发展,信贷结构持续优化;证券业继续向好;保险业发展加快;金融市场交易活跃,直接融资取得新进展。金融业改革稳步推进,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十二五”时期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宏伟目标的攻坚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也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时期。从2011年开始,宁夏金融体系必须紧紧抓住和利用好这一重大战略机遇,着力改进“十一五”期间经济和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保持投资平稳增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有效满足实体经济的合理资金需求,支持宁夏努力开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新局面。
一 宁夏回族自治区金融辉煌“十一五”
(一)金融体系日益健全,金融活动规模逐渐扩大
“十一五”时期,宁夏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初步形成了以银行、证券、保险机构为主体,其他新型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2007年9月12日和12月28日,中国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相继在银川设立分行,2010年8月29日,招商银行银川分行也正式挂牌成立。2010年8月3日,青龙管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正式挂牌上市,实现了宁夏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板上市零的突破,也结束了宁夏7年没有企业上市的局面;2007年12月28日,经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批准,银川市商业银行正式更名为宁夏银行,成为全国第三家、西部第一家以省区命名的银行;2008年12月22日,宁夏黄河农村商业银行在银川正式开业,成为全国首家由省级农村信用联社整体改制而成的银行,是宁夏地区规模最大的商业性地方金融机构;2009年3月21日,在原宁夏石嘴山市城市信用社基础上成立了石嘴山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新型融资组织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宁夏金融办在2006年底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试点的基础上,于2007年末先后批准成立了13家小额贷款公司。截至2010年12月末,小额贷款公司有72家。
截至“十一五”末,全区共有金融法人单位541家、产业活动单位1339个。其中事业法人3家,企业法人44家,银行机关法人4家;证券公司法人6家;保险公司法人单位46个,产业活动单位200个。共有政策性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村镇银行8大类8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1095个,从业人员18690人,资产总额3362亿元。宁夏形成了以人民银行为统领,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为保障,国有商业银行为依托,涵盖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及村镇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内的种类较为全面,功能较为齐全,有助于促进宁夏经济稳健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
2010年,全区金融业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587.6亿元,是2005年(993.7亿元)的2.6倍;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419.9亿元,是2005年(985.3亿元)的2.5倍。从信贷投向看,全年固定资产贷款新增191亿元,确保了固定资产投资续建、新建项目的资金需求;企业经营贷款新增80亿元,贸易融资贷款新增22亿元,有力支持了企业转型。个人贷款新增178亿元,有力支持了居民购房、农户生产和个体户经营;个人购房贷款余额229亿元。信贷支持薄弱环节力度进一步加强,2010年,中小企业贷款余额750亿元,全年新增146亿元,占新增企业贷款的58%,同比增长24.1%,比全部企业快5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宁夏金融保险业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如图1所示。
图1 “十一五”期间宁夏金融保险业生产总值
2010年,宁夏全年实现保费收入39.28亿元,比2009年增长23.6%。其中,财产险11.84亿元,增长25.0%;人寿险22.45亿元,增长24.0%;健康险3.88亿元,增长15.4%;意外伤害险1.11亿元,增长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