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四川金融发展报告

    作者:胡杰 曹馨予 出版时间:2012年03月
    摘要:本报告对“十一五”期间四川省经济运行状况、金融运行状况进行了阐述。“十一五”期间四川省经济、金融发展受到了严峻考验,但是在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下,四川省经济、金融发展克服了重重困难,经济总量迈上了新台阶,金融组织体系逐步建立健全,金融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在“十一五”期间稳步发展,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不断创新,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最后,本报告在“十二五”规划指导下对四川省金融发展进行了展望。
    Abstract:In this paper,we described economic situation and financial health during the "11th five-year"of Sichuan province. Although economic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has been a severe test during the "11th five-year"period,Sichuan province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Total economic output entered a new stage,and establish a financial organization system gradually,Finance play a important role on economic growing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anking,securities and insurance industries development is very stable during the "11th five-year"period,The way of financial services and financial products continuous innovation,the financial environment are getting better and better.At the same time,We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of key industries in the financial perspective of Sichuan province,the analysis shows that finance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Finally,we analyze the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under the guidance of "12th five-year"plan,we forecast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of Sichuan province in future.

    一 “十一五”期间四川省经济运行状况

    (一)经济稳步回升,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

    “十一五”期间,四川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7%。全省经济增长呈现3个阶段的运行特征。第一阶段,2006年、2007年四川省加快改革开放进程,经济总体增长快速,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以13.8%的速度增长;第二阶段,受雨雪冰冻、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经济发展经历了一定的起伏,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落,经济增长速度急剧减缓,经济增长率降低到9.5%;第三阶段,2009年和2010年,在一系列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政策措施支持下,四川经济先于东部和全国回升向好。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5%,已经恢复到地震灾害前的2007年和2008年一季度水平。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外部环境趋于好转、宏观政策基调不变的背景下,四川省经济发展安全度过了后危机时期。据统计,2010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8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增速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创改革开放以来历史新高,比计划目标高5.1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61亿元,增长32.9%,比计划目标高21.9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2%,完成3%左右的计划目标(见图1)。

    图1 四川省GDP增速变化

    截至2010年11月30日,全省纳入国家灾后重建总体规划的项目开工29674个,占灾后重建任务的99.91%;完工26197个,占88.21%;累计完成投资7610.19亿元,占调整后规划总投资的88.36%。2010年底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完工92%,投资完成90%。150多万户农房重建全部完成,25万户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基本完成。建成2883所学校、1862个医疗卫生机构、4163个就业和社会保障项目,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基础设施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39个重灾县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实现了中央提出的“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

    (二)农业经济平稳发展,工业经济运行良好

    四川省围绕农、林产业基地强县,现代畜牧业重点县,粮食生产重点县建设和“千万头生猪、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十一五”期间全省建立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57个、省级示范乡(镇)522个。初级农产品和加工农产品的质量合格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促进近千万名示范农民年人均增收300多元,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2010年,全省农业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农业实现增加值2483亿元,增长4.4%,粮食连续4年增产。全省继续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加大“三农”投入,2010年,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1838亿元,比上年增长31%;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4.9万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95.5万公顷;新增农业机械总动力202.5万千瓦,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155.1万千瓦,增长6.9%。

    全省工业经济运行良好,圆满完成了“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目标和“十一五”目标任务,工业的支撑地位进一步凸显,工业总量跃上新台阶。纵向来看,“十一五”期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连跨4个千亿元台阶,年均增速比“十五”提高了4.3个百分点。横向来看,四川省“十一五”全部工业年均增速比全国高8.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量在全国由第10位上升到第8位,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除2008年受特大地震影响外,一直名列全国前4位。工业主营业务收入预计突破2万亿元,居全国第9位,比“十五”末位次提高3位;工业利润突破千亿元大关,挤入全国前10强。截至2010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7326.4亿元,增长22.9%,比2009年提高3.9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实现赢利的工业企业12545户,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9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230.2亿元,增长37.0%。实现利税总额2734.6亿元,增长46.0%。同时,行业结构进一步得到改善。水泥、化工、煤炭、钢铁等行业比重与2009年底相比进一步下降,而饮料、电力、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等行业逐步提升,高耗能的化工、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增加值占全省比重有所下降。[1]

    (三)投资持续增长,消费稳定增加

    2006~2008年,四川省投资增速维持在30%左右,汶川地震以后由于灾后重建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