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3月 |
过去的五年,贵州省在克服百年不遇的雪凝灾害、国际金融和特大旱灾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同时,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在此期间,全省金融业继续保持平稳健康的运行态势,经营效益稳步提高,经营质量逐步改善。银行业认真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信贷投放更加均衡,信贷结构逐步优化,对经济薄弱环节支持力度加大。证券业发展放缓,上市公司稳健经营。保险市场有所扩大,风险保障功能不断增强。金融市场发展较快,融资结构继续调整。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继续推进。基本完成了“十一五”期间金融业发展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
一 贵州省“十一五”期间金融业发展概述
“十一五”期间,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金融系统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目标,遵循金融业发展规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加快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和市场体系,不断增强金融业的社会服务功能,金融业规模进一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区域金融安全进一步巩固,充分发挥了金融这一现代经济的核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一)各类金融机构逐步健全,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完善
“十一五”期间,贵州省“引银入黔”工程取得明显进展,使省内各类金融机构类别和数量不断增加,形成了较为健全的金融体系。以银行、保险、证劵等基础主体金融机构为核心,金融规模不断扩大,资产总额增加27.2%。截至2010年底,全省银行法人及分支机构达4013家(见表1)。其中,政策性银行分支机构6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3家,城市商业银行4家,其分支机构共179家,农村信用社及其分支结构共2016家,邮政储蓄共有分支机构692家,外资银行1家,农村新型金融机构8家;财务公司2家;小额贷款公司46家;法人证劵公司1家,证劵业经营机构44个;分公司以上保险公司共20家。[1]
表1 “十一五”期间贵州省银行业机构情况
(二)各类金融业务保持良好运行态势,金融实力不断增强
在“十一五”期间,贵州省金融业稳步发展。2010年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22.44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截至2010年底,贵州省银行存款余额快速增长,活期化趋势明显。全省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7363.9亿元,其中城乡储蓄存款3245.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747.5亿元;存贷款余额分别是2005年末的2.7倍和2.5倍。2010年贷款投放增量平稳,贷款期限趋于中长期;保险市场保持较快发展,2010年原保险保费收入122.6亿元;证券市场进一步发展,2010年末境内上市公司19家;证券、期货投资者累计开户数51.3万户,增加7.4万户。全年证券、期货成交金额6520.52亿元,比上年增长28.5%(见表2和表3)。[2]
表2 “十一五”期间贵州省证券业基本情况
表3 “十一五”期间贵州省保险业基本情况
(三)各类金融市场运行平稳,融资结构不断完善
“十一五”期间,贵州省融资总量快速上涨,总量创历史新高。融资结构得到优化,企业融资渠道不断拓宽,直接融资大幅增加,票据融资有所回落,货币市场资金融入增多。全省2010年直接融资141.2亿元,债券、股票融资均达历史最高水平,直接融资比例提高至11.4%;票据市场变化较大,首次使用了中期票据工具,2010年全年票据市场利率大幅攀升,最高利率达8.62%,机构持票意愿减弱,再贴现恢复办理,2010年全年累计办理5.87亿元;2010年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员回购累计成交9442亿元;2010年,外汇交易稳步增长,黄金投资大幅下降。全年外汇市场累计成交1.9亿美元,同比增加0.6亿美元,交易仍以美元为主,美元交易量占总成交量的94%(参见表4)。黄金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整体呈上升态势,黄金投资者交易趋于谨慎,商业银行个人黄金业务量大幅下降。“十一五”期间,贵州省内配合基础设施建设,推出了信托类理财产品、贴牌代销方式、短期投资债券市场代理理财等理财方式,丰富了金融理财类市场,为客户带来除传统金融业务理财方式外的新的投资方式。“十一五”期间,贵州省对外开放程度有了明显提高,截至2010年底,共引进省外到位资金2914亿元,是“十五”的5.1倍。[3]
表4 2001~2010年贵州省非金融机构融资结构
(四)金融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风险控制能力增强
“十一五”期间,贵州省着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并且取得了积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