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04月 |
一 充分认识科学消费的重要意义
科学消费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全面、协调发展离不开消费的科学发展和经济各个方面与消费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最终要落实到可持续消费;只有实现科学消费,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消费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科学消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在全国都在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各个方面的工作的大背景下,消费也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倡导科学消费理念,发现科学消费规律,探讨科学消费理论,使科学消费的理念和理论促进中国消费的扩展和提升,进而对整个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构建科学的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并用新的科学消费模式去推动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新经济体制的完善,以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这在当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自20世纪50年代起,发展的概念被广泛地引入经济理论。当代世界的主题依然是发展。关于发展的理论,即发展观则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随着对工业化、现代化的认识不断演进,人类对发展观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20世纪50年代,以刘易斯为主的美国经济学家将发展完全等同于经济增长,结果实践中有些国家出现了“有增长无发展”甚至是“负发展”的现象。60年代末,瑞典发展经济学家缪尔达尔提出,增长不等于发展,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和社会改革的有机结合。70年代,联合国的《人类环境宣言》明确提出“持续增长”、“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逐渐得到了认可。80年代,联合国推出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的“整体的、内生的、综合的”新发展观。联合国提出了人类发展指数(HDI),这个指数不仅包含了经济方面的因素,而且在经济与道德、效率与公平、工具与目的、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上,力图沟通、平衡与和谐。把人均寿命指标、人均受教育年限指标和人均收入指标列为综合发展指数,是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和谐的综合反映。现阶段,中国在发展理念上发生了一次最深刻的变革,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是在总结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吸收当今世界发展理论精华,并深刻认识我国基本国情和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发展问题有一般性、更有特殊性,有继承性、更有时代性,是不可能照搬照抄任何现成的发展理论的。科学发展观回答了中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指导思想。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取得的发展令国人振奋、世界瞩目。作为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GDP以每年平均近10%的世界少有增长速度持续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粮食、棉花、肉类、钢铁、煤炭、化肥、水泥等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居世界首位。30年来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10%。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同时,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众所周知,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通常在一国经济起飞阶段,投资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生产能力的扩大,产品出口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将得到明显提升。在实现经济起飞以后,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将得到提高和改善,国内的消费能力将会增强,此时,消费的拉动作用不断提高,消费、投资、出口共同成为经济增长的三大要素,并且消费将逐渐成为最主要的拉动力。这是经济增长要素的变化规律。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由于我国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比较低,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才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明显优势,于是促进我国对外出口快速增长。2007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居世界第3位,出口总额列世界第2位。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达到了65.2%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约15%,我国的出口不仅支撑了全球贸易的增长,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