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扩大居民消费是改善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

    作者:卢嘉瑞 出版时间:2011年04月
    摘要:

    居民消费不足是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最突出表现;应充分估计居民消费不足的严重性;应正视居民消费不足的原因;应出台力度大的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包括制定一个扩大居民消费的中长期规划,较大幅度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改善消费环境、提高消费质量,积极推进消费教育、不断提高消费者素质。

    一 居民消费不足是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最突出表现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有过这样一段描述:“从2007年10月中旬到12月上旬,在不到两个月的短短时间内,在中央召开的十七大、政治局会议和经济工作会议上,‘消费’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概念多次出现在这三个重要会议的文件上。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的近三十年当中,党中央讲消费最多、最集中的一个时期,是党中央在为了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关键时刻发出的遏制最终消费率(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以下简称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下降、扩大消费需求的最强音。”[1]然而两年的时间过去了,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仍然下降不止。2009年12月中央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提出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中央的这一表态,再一次唤起人们的期待和信心。

    我国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由来已久,21世纪以来尤为明显(见表1)。

    表1 2000年以来我国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变动情况

    表1显示,2000~2002年投资率呈上升态势,2003年以来一直处于高位。而最终消费率却由2000年的62.3%下降到2008年的47.5%,下降了14.8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率则由2000年的46.4%下降到2008年的34.5%,下降了11.9个百分点。

    在城乡居民消费率同时下降的过程中,农村居民消费率下降的幅度更大(见表2)。

    表2 2000年以来城乡居民消费率变动情况

    表2显示,2000~2008年,城镇居民消费率由31.1%下降到25.9%,下降了5.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率下降的幅度更大,由15.3%下降到8.7%,下降了6.6个百分点。

    如果再往前推溯,自“六五”始,消费率几乎每五年下一个台阶,“六五”为66.4%,“七五”为63.9%,“八五”为60.1%,“九五”为60.2%,“十五”为56.8%。

    上述数据表明,我国的投资与消费的比例早已严重失调,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过于依赖工业增长,这是经济结构失衡的最突出表现,是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结构方面的原因。

    横向比较,我国消费率之低令人咋舌。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大多年份消费率增长在80%以上,世界平均数为78%~79%,而中国却不到60%,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也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数。2008年,美国消费率为70.1%,印度为54.7%,中国仅为47.5%,这就是说,我们比同是发展中国家的印度还低7.2个百分点!

    与钱纳里的“标准值”相比,我国的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也是相当低的。美国经济学家H.钱纳里在《发展的形式1950~1970》艺术中,统计了世界101个国家的有关数字,显示了消费率随着人均GNP(我国GNP与GDP值相近,故本文主要采用GDP)变化的规律。与钱纳里的标准值相比,我国的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明显低于钱纳里模型中的标准值(见表3)。

    表3 钱纳里—赛尔昆模型中的消费率和投资率标准值

    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失调,消费需求不足,既是经济结构失衡的突出表现,也是经济结构失衡的内因。因此,必须明白,调结构重在调分配结构,把扩大消费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作为重中之重,在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让广大城乡居民充分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二 应充分估计居民消费不足的严重性

    消费率持续下降和长期低位运行会带来诸多严重的后果,对此应该有充分的认识。

    首先,是阻断社会再生产正常循环的一个重要因素。众所周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从一般意义上讲,这四个环节各自的正常运行和它们之间的合理的有机配合,是社会再生产正常循环的必要条件。但在过剩时代,不言而喻,消费是最重要的环节。消费不足,一方面会造成市场的拥堵,在收入差距悬殊并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这种情况还会“雪上加霜”;另一方面会因产品滞销进而产能过剩而导致资金短缺和对信贷资金的过度依赖,并大大降低资金使用效益,当这种困境与流动性泛滥合流的时候,银行业也会被拖进泥沼而难以自拔。至此,社会再生产正常循环的链条就会断裂,危机也就只有一步之遥了。虽然自2002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并由于在最紧急的关头采取了非常的措施避免了西方经济危机给我国造成的重创,但若要陶醉在这种由过分依赖投资而绘就的虚幻繁荣之中,忽视由于长期消费低迷而造成的潜在危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