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04月 |
一 有利的政策环境支持使农村消费预期良好
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现阶段,“十二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重点是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要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通过扩大消费、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解决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和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消费环境和政策,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通过增加农民消费、鼓励和支持消费结构升级,多项支农政策及新农村建设将给农民消费创造前所未有的良好预期,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经济快速增长的成果,充分体现了本届政府以人为本、立足于民的发展经济的宗旨,在这一政策思想指导下,我国农民的消费需求将最大限度地、健康地释放出来。
农民收入连续两年较快增长,对于改变农民收入预期,扩大消费支出具有重要作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村消费面临更为有利的政策环境支持,农村消费预期良好,消费增量将更上一层楼。有利于扩大农民消费的政策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国家在取消农业税的同时,继续对农民进行种粮的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的“三项补贴”。二是免除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长期以来,一些农民家庭为了供养孩子上学大大压缩其他消费开支,国家出台免除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政策,有利于扩大农民其他方面的消费开支。三是农村财政投入确保“三个高于”和新农村建设启动。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对发展“三农”经济提出“三个高于”: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继续保持6%以上的增长,随着农民收入状况的进一步改善,农民消费将迈上新的台阶。
二 努力增加收入让农民有钱可花
众所周知,我国农村消费市场长期疲软,主要制约因素在于农民口袋里缺钱,导致购买力不足。最近几年,全国自上而下、全力以赴地解决“三农”问题,目的就是要从农民增收入手,在源头上缓解农村居民扩大消费需求动力不足的矛盾。从实施情况看,经过此前的诸多努力,成效已然显现。农民腰包逐渐鼓起来,生活消费支付能力随之拉升。
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民务工收入,特别是从收入待遇方面处理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的突出矛盾。近年,我国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陆续出现“用工荒”,由农民工待遇不公引发的劳资冲突异常凸显。与此同时,有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国第一劳务输出大省河南,农民外出务工劳务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高达30%;山东农民务工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已接近30%;湖北农民人均外出务工收入增加对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逾40%。可见,农民工需要进城打工挣钱,城市工业发展同样离不开农民工。我们总在讲城市反哺农村,不妨从改善农民工待遇入手帮助农民加速增收,为新农村建设做点添砖加瓦的实事,其意义可想而知。更加重要的是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城市化步伐。“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就会有1000万~1200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由于城市人口消费是农村的2.7~3倍,因此,城市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可拉动最终消费率上升1.6个百分点。据预测,未来10年内,我国将有1.5亿~2亿农村人口转移进城;到202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可能达到65%左右。展望发展远景,现有农民中的许多人都将在未来的城市化进程中增加收入、扩大消费,广大农民将成为中国城市化的直接受益者。
三 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让农民有钱敢花
我国农村长期受城乡二元结构影响,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十分迟缓,现有保障机制整体上严重滞后于城镇水平。农村居民普遍头痛的上学难、治病难、养老难,已经成为当前阻碍农民扩大消费的羁绊。尤其是最近几年,全社会对于教育、医疗服务价格快速上涨深感不安。广大城市居民尚且为日后难料的失业、大病、养老而忧虑重重,在强大心理压力下,有钱人宁肯选择储蓄贬值也不愿增加即期消费,更何况家底本来就很薄的农村居民了。因此,倘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步子跟不上,农村居民增加消费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