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04月 |
消费函数模型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基础,也是研究消费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手段,既是微观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范畴。研究消费函数模型并加以实证分析,是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寻找刺激消费需求对策的突破口。
一 学术进展与研究视角
西方早期的消费理论和消费函数模型主要有凯恩斯(J M.Keynes)的绝对收入假说、杜森贝里(J S.Duesenberry)的相对收入假说、莫迪利安尼(E Modigliani)生命周期假说、弗里德曼(M.Friedman)永久收入假说;西方消费函数理论的新发展主要有理性预期消费函数理论、预防性储蓄消费函数理论、行为生命周期消费函数理论。国内关于消费函数模型的研究主要还是局限在消费与收入水平(无论是绝对收入,还是相对收入抑或是永久收入)的传统消费理论上,较少经济学者涉足到其他方面的研究。
1.关于绝对收入决定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研究
国内最常用的消费函数模型(如臧旭恒,1994;廖文进和段诲虹,1995)是:
Ct=β0+βtYt+ut
其中:Ct代表居民消费;Yt代表居民可支配收入;β0代表自发性消费;βt代表长期的边际消费倾向。当期消费水平绝对地取决于当期收入水平,显然,该消费函数模型实际上就是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的翻版。
另外,苏良军、何一峰(2006)建立了面板数据泛函数模型,其模型形式是:
Cit=β0(t)+βl(t)Yit+αi+εit
其中:Cit表示第i个省(市)在第t年的实际消费水平;Yit表示第i个省(市)在第t年的实际可支配收入水平,是随机效应;εit代表随机误差项,这个模型虽然没有将当期消费与当期收入之间关系先验假定为线性关系,但实际上还是假定当期消费取决于当期收入,还是对凯恩斯消费假说的实证检验。
2.关于绝对收入、相对收入和永久收入决定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研究
孙国峰等(2006)认为,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在不同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决定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在发生着不断变化。他们认为,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城镇居民大部分消费品实行的是定量配给,在这样的宏观消费环境下,决定和影响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现期收入,这一时期城镇居民消费行为近似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函数,其消费函数模型为:
Ct=α+βYt+ε(Ct为人均消费支出,Yt为人均收入)
改革开放后,随着城镇各项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逐步推开,在“双轨制”下,中国居民的消费受他人消费及自己以前收入和消费行为影响较大,在这样的宏观消费环境下,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近似于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消费假说,其消费函数模型为:
Ct=α0Yt+α1Yt-1+α2μt+ε
其中:Ct,Ci-1为城镇居民现期人均消费支出和上期人均消费支出;Yt,Yt-1为城镇居民现期和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
1992年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中国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居民生活也开始变化,工作的不确定性增加,收入分配差异扩大,不确定性预期消费支出增加,居民收入分为永久收入和暂时收入,且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不同,所以,在这样的宏观经济环境中城镇居民消费函数近似于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消费函数,其模型可表示为:
Ct=α0+α1Yp+α2Yz+ε(Ct为现期消费,Yp和Yz表示永久收入和暂时收入)
3.生命成本假说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
陈惠雄(2005)指出,生命成本是指消费者为获得一定的货币收入而以生产者身份[1]和以时间为维度支出的体力、脑力与心理负荷成本的总和,以消费者在劳动过程中消耗的生命时间(TL)为计量单位。他认为,消费是收入与生命成本付出的函数,消费者的消费倾向不仅受到收入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到为获得该收入付出的生命成本大小的制约,因此,消费函数必须把为获得收入付出的生命成本考虑在内,从而建立了基于生命成本假说的消费函数:
Ct=F(Y,Tt)(TL为生命成本)
他认为,消费者为获得一定收入Y付出的生命成本越大,则对用该收入Y补偿消费者的消费效用的期望值也相应越高,反映在消费支出行为上就越“谨慎”或“精明”。相反,消费者为获得一定收入Y付出的生命成本越少,则对用该收入Y补偿消费者的消费效用的期望值也相应越低,反映在消费支出行为上就越“随意”或“大方”。因此,为获得一定收入Y付出的生命成本TL差异对消费者的消费倾向、消费率具有决定性影响。他还解释了为什么会